魏青:没生态和环保,何处不“火炉”?

15.07.2015  12:28

  7月13日正式入伏,今年来最大范围的高温也如约而至。华北大部、黄淮、江淮西部、江汉、江南中西部、华南大部以及重庆、陕西关中等地出现35~37℃的高温天气,京津冀地区最高温逼近40℃,个别地区甚至达到41.9℃!(《南京晨报》2015年7月14日)

  城市遭遇高温,表面上是自然灾害,但是我们更应该反思人祸治理因素。

  城外:许多城市在城外建立了“绿色长廊”,广泛进行植树绿化,但是,这些“绿色长廊”不仅面积太小,而且无一例外都是人工林,树木品种单一,没有进行多树种的混合栽植和搭配,导致林下没有植被覆盖或者少有覆盖,难以吸收地面的热量,没有体现生物多样性,因此无法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在城市周围乃至更远的地方,开山取石,野蛮砍伐,山体裸露,高尚住宅、别墅群越来越多地侵占山地、绿地和湿地,青山绿水越来越少;被水泥硬化的地面越来越长,高速路无约束地越来越宽……在这种情况下,城市无疑成了炉膛中的“烤鸭”。

  城内:越来越多的草坪呈现了更多的绿茵,但是这些绿茵对于城市降温的生态效果并不好。城市的“空调机”是树木而不是草坪,是绿荫而不是绿茵。实验表明,气温达37摄氏度时,地面温度可达40摄氏度,草坪仅能使其上方20厘米的空间降低2摄氏度—3摄氏度,而大树却可使树冠下的温度降低4摄氏度—5摄氏度。城市的高大行道树让位于“好看”的迷你树种,绿荫越来越少。当用“美观第一,经济第二,实用第三”的片面观点进行城市绿化建设的时候,那么城市“顶上光秃秃,脚下烫滚滚,烈日当头照,路边无绿阴”的现状就依然延续,城市高温就不会避免。

  随着城市无限扩大化,工业化进程加剧,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环境污染加重,森林植被越来越被破坏,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在内的能源被过度使用和消费,导致地球形成了严峻的“温室效应”,使地球变暖,由此引发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以及生物生存受到严重危害,诱发了强降水、干旱、高温等灾害性极端天气的频发。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对区域性或者局部的小气候的破坏就可以导致局部破坏性气候的产生,我们遭遇的保温等灾害性天气增多,这和我们人的不良活动增多直接相关,在我们的生存环境日益严峻的今天,绝没有无缘无故的气候异常,“破坏人”破坏了天气,人也是异常灾害天气的罪魁。

  动辄把高温等极端天气增多的气候异常说成“主要是天灾而非人祸”,给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显而易见,在一些人看来,既然是老天爷的事情,那么,何必把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热岛效应,减少温室气体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何必“节制”人的占有和舒适的追求,我们每个人都是高温的受害者,也是高温的制造者,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和趋利避害。

  1851年,美国政府要求以15万美元买下印第安人200万英亩的土地。这片北美大草原上有大群的野牛,狼等动物还有印地安人,酋长西雅图给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去信说:“我们印第安人,视大地每一方土地为圣洁……大地是我们的母亲,绿意芬芳的花朵是我们的姐妹,鹿、马、鹰是我们的兄弟,山岩峭壁、草原上的露水、人身上、马身上散发出的体热,都是一家子亲人”……“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世界上的万物都是联系着的,就像血液把我们的身体各部分联结在一起一样。生命之网络非人类所编织,人类只不过是这个网络中的一根线、一个结。但人类所做的这一切,最终会影响到这个网络,也会影响到人类本身。

  恩格斯在150年前就曾经告诫人类,我们之所以不能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是因为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在开初的第一步,我们似乎取得了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在神秘的大自然面前,我们有时候简单和幼稚得像个孩童,别轻易说“不是我们干的”,要说就得拿出科学证据来让人信服。

  全国城市集体发烧,共同接受高温“”验,这固然和恶劣自然因素的异常有关,但是,生态质量低以及不科学和不环保生产和生活方式的盛行导致的温室效应才是大自然对我们的高温报复,高温也是我们每个人制造的人祸,没生态和环保,何处不“火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