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用悲悯心丈量的医者仁心

09.07.2015  10:45

  7月7日上午,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典型胡佩兰事迹巡回报告会在南宁举行。她开药方很少超百元;胡佩兰常说,医生对来看病的每一个病人,都要当成自己的第一个病人那样对待。胡佩兰舍不得多买一棵菜,却经常给病人垫付医药费,还坚持每年捐1万元给希望工程,共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广西兴安县漠川乡艳林村大冲岭人谢本合与父亲谢序忠,长年背着医药箱穿越在大山里,父亲谢序忠为乡亲们看病50多年,谢本合也执业20多年。对于“诚实守信”,谢本合是这样理解的:“是怎么回事就是怎么回事,不要投机取巧。”“其实我也曾有过走出大山挣钱的想法,但一看到生病的乡亲,想起父亲,就再也迈不动脚了。(《南国早报》2015年7月8日)

  在一些医生“大处方”和过度诊疗大行其道的今天,医生的“小处方”无疑就显得有些朴素和“瘦身”,更有些另类,背后是医生恪守医者仁心和良心乃至医疗道德的坚守,反而让患者对医生的敬重感油然而生。

  “小处方”不是说不开好药只开便宜药,原则就是需要怎么治病就怎么开,有的小病只要稍微观察凭借医生的经验就能很好判断病因,就没有必要再让患儿检查、化验。这和一些医生“小病大看”,动辄吓唬患者,动辄检查开一堆,不需要检查,千方百计想方设法也要让患者检查等等的过度诊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个医生能够不昧良心开药和行医,本身就是高境界。

  看病要从患者角度出发,体谅患者的处境,言外之意就是不仅要体谅患者的经济难处,更要体谅患者的病痛、心情以及医疗隐私等,可惜的是,一些医生偏偏不喜欢开便宜的药,而喜欢开贵重的药;不喜欢做简单的检查而喜欢做高级的检查;不喜欢开国产药而喜欢开进口药;不喜欢穷人看病而喜欢富人看病;不喜欢老百姓看病而喜欢官员看病;不喜欢年轻人看病而喜欢老年人看病;不喜欢懂行的看病而喜欢不懂行的看病;不喜欢看小病而喜欢看大病;不喜欢廉价医疗而喜欢豪华医疗;不喜欢小手术而喜欢大手术;不喜欢平民药房而喜欢高价药房;不喜欢回扣低的药品而喜欢回扣高的药品等等,如果医生看病都抱着从患者角度出发,体谅患者的处境,那么各种各样的过度医疗将会大大减少乃至销声匿影。

  在看病时不管是谁都一样,生人熟人一个样,有钱没钱也一个样,是不是领导还是一个样,对待病人要像对待自己人一样,能少花些钱就让患者少花些钱,这样才对。说实话,在见钱眼开、关系盛行和权力决定服务的潜规则下,一个医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不仅体现了高尚的医疗道德和风范,更体现了全新的医疗公平意识,患者一律平等,每个医生如果都能够秉承这样的医疗服务理念,那么医疗领域的不公平和不正之风就会失去生存的土壤。

  自古以来,我们就不乏医德流传下来的佳话,“但愿天下无疾苦,何愁柜中药生尘”,这是多么高治病救人的境界,以“”为本,以诚待人,道出了医疗祖祖辈辈兴旺发达的秘诀,“小处方”和一视同仁的医疗观,更重要的意义还在于对当下医疗环境的隐喻和返观,城市的不少医生,工作条件很好,冬暖夏凉,收入不错,可是一些医院和医生一切向钱看的意识多了,给患者提供廉价医疗服务的意识少了;宰患者的现象多了,替患者经济利益考虑现象少了;违背医生的职业道德的现象多了,一切为患者着想的现象少了;欺瞒患者的现象多了,让患者有知情权的现象少了;喜欢吃回扣的现象普遍了,不昧良心的现象少了。和优秀医生医生相比较,做医生的差距不言而喻。

  如今,在不少的偏远山区,不但缺医少药,更缺乡村医生,更缺能够扎根乡村,热心给农民提供及时的医疗服务的好医生,不少的乡村医生,耐不住贫穷和寂寞,离开了医生职业,而这些“最美乡村医生”却选择了坚守,如果要问为什么,那么就是同情、善良和慈悲情怀,不忍看患病的农民朋友遭受疾病的无情折磨,推己及人,所以才有了和农民患难与共的真情。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有《大医精诚》,说:“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灵之苦……勿避险希、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最美乡村医生”和优秀医生有可能称不上苍生大医,但是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大医精诚、悬壶济世和杏林春暖的为医美德,更是温热了苍生大医的崇高内涵,他们用跨越高山峻岭的脚步丈量着自己的医者仁心,体现着医疗伦理的美感,虽然有些卑微,但是无法遮蔽人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