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青:靠责任和义务激发“不生气”

09.01.2015  12:17

  管道堵塞七八年,佛山市禅桂交界南桂西路11号6座因排污受阻,污水垃圾直接流向地面,散发阵阵臭味,商户每天早上都得扫走积水再开门迎客,居民在家总是关紧窗户。(《佛山日报》2015年1月8日)

  面对污水横流和臭不可闻的难堪环境,商户不得不日日清扫,居民总是关门闭窗,在这样非人的肮脏环境中做生意和过日子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而是七八年,商户和居民的忍耐力该有多么深厚,这让做生意和过日子情何以堪?让宜商、宜居情何以堪?

  清扫了污秽,门前就算干净了;关紧门窗,晦气就飘不进来了,各有各的应对招数,但是也仅仅是无奈的权宜之计,更是治标不治本的“自扫门前雪”思维,愿意管流到自己跟前的“恶果”,不愿意追问源头上的“恶因”,所以除了忍耐还是忍耐……

  商户和居民,你为什么这么能忍气吞声?面对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弊端和疏漏,更多的人愿意放弃自己的监管责任,喜欢患得患失,自取其辱,选择随波逐流,其实从本质上讲是公民社会一种公民精神的缺失。

  污水横流;道路破烂;公园设施老化;用水不方便;乘车遭罪;出行受阻;工作人员态度不好……凡此种种,虽然耳闻目睹,自己也因为这些不方便而生气,但是转眼一想“反正不是我一个人受罪”,于是本来冒上来的不平感瞬间就被利己主义的凉水浇灭了,不能不说是另类的一种违心行为。

  公共卫生不好,公共服务差强人意,公共文明捉襟见肘,谁都感觉不好,谁都不喜欢,但是作为个体的人又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因为自己通过努力让公共服务改变了,受惠的是大家,但是受损失的是自己,不仅浪费金钱和物质成本,也浪费时间成本,想起来就感觉不划算,更何况多事还有风险,抱着这样想法的人多了,见怪不怪的人和事情就多了。

  但是,促进公共服务和文明,需要每个人的积极作为,需要个体的亲力亲为,每个人都发挥自己的特长,贡献自己的热心,践诺自己的责任,才能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效应,滴水穿石,集腋成裘,积沙成塔,积少成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牢骚和感动不能泛滥,行动才能改善。

  比如环境污染和雾霾,埋怨的人很多,但是善于考量自己环保责任的人不多,除过自然的因素以外,世上本没有雾霾,污染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雾霾,人人都是节能环保和节能减排的受益者,人人也都是雾霾的受害者,治污减霾,谁也不能独善其身,减少雾霾发生,实现天蓝地绿,大家都可以各尽所能,既然同呼吸,那就共责任,但是谁又愿意为此放弃、舍弃自己浪费能源等带来的方便和惬意呢。

  马路上的障碍物妨碍通行,谁都不愿意管,永远是障碍物;小偷泛滥成灾,受害者如果都以“损失不大”而不了了之,那么小偷就更猖獗;工作人员态度蛮横,如果大家都选择了忍气吞声,就会惯了毛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需要每个人的呐喊和践行,监督的眼睛和行动多了,自然改正的机会就大而多。

  公民精神的本质是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是觉醒、觉悟和参与,喜欢“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仅是自私自利,更是没有公民意识的表现,作为公民,选择了留心,选择了关注,选择了靠前,选择了参与,选择了投身,选择了热切,就是守住良心,就体现了道德的温度,就是一种光明磊落,更是文明人的体现。

  荀子说,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但在任何情况下,责任都有一个定量,任何一方如果承担过多的责任,就意味着另一方相应地减少了自己应该承担的等量责任。面对公共服务和社会建设乃至反腐败等存在的问题、不足和瑕疵,在政府和部门有意无意忽视的情况下,就迫切需要每个公民的肩负社会责任,让热心代替冷漠,让行动代替观望,让作为代替看热闹。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大家都努力,大家都收益,大家才更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