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坝密集阻挡鱼类洄游产卵 修河渔业萎缩60年14个鱼种绝迹

10.04.2014  14:00

永修县吴城镇望湖亭,每天都有不少游客登高远眺,饱览赣江和修河静静注入鄱阳湖的美景。作为我省五大水系之一的修河,千百年来一直是沿岸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取水地,但纵观近年来该流域整体生态环境,渔业资源不断萎缩的现状让人担忧。

60年来消失鱼种14个

修河全长405公里,流域面积14784平方公里,流经修水、武宁、永修三县。渔业部门介绍,在20世纪50年代,修河生存着46个鱼种,可到最近几年,只剩下32个鱼种,其中14个鱼种已销声匿迹。常年在修河捕鱼的渔民也发现一个明显现象,那就是四大家鱼总体资源量在下降,低龄化、小型化现象比较严重。

据调查,修河渔业资源不仅总量急剧减少,鱼类种群结构与品种也在日益减少,有些品种濒临灭绝。永修县吴城镇渔民刘善友说,号称 “活化石”中华鲟,他已连续10年没有在修河捕获。而20年前,这种鱼已是当地渔民的家常菜。

近年来,渔业部门经过多次调查,没有在修河采到白鲟、窄体舌等6种洄游性和半洄游性鱼类。渔业专家说,当然这些鱼类没有采到,并不一定意味着它们在鄱阳湖已经消失,可能是因为种群处于濒危状态,或数量特别少,或分布范围狭窄,生存环境特殊,一时难以捕到。但无法否认的是,修河的渔业资源正在萎缩。

堤坝纵横阻挡洄游通道

鱼类资源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但是人类太贪婪了,无休止的索取给我们的鱼类资源带来了危机。”渔业专家直言不讳,修河渔业资源萎缩,是大自然发出的一种预警。

特别是相对密集的堤坝,给鱼类 自然繁殖、产卵、生长、栖息场所的生态环境带来较大破坏。”专家说,新中国成立以来,修河流域新建了一批水利工程。截至目前,该流域已建成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6座,以及小型水库610余座,塘坝1.6万余座,引水工程1.2万余座,提水工程近千座,万亩以上圩堤150余公里。全流域还新建小水电站630余座,总装机容量5万余千瓦。

专家认为,由于很多坝修建时都没有考虑鱼类繁殖洄游问题,没有过鱼通道,造成了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鲴鱼等洄游性鱼类数量减少。造坝还人为提高了控制水位,使河流水库化、湖泊化,改变了鱼类生活环境。

这些水利工程大部分处在修河干流或支流上,修河已被人工截成一段一段。而不少野生鱼类的繁殖需要逆流而上接受流水的刺激,逆流里程一般在20至800公里之间,如果到处都是堤坝,则会阻断鱼类洄游产卵的通道,严重影响鱼类的繁殖质量。”渔业专家解释。

应为鱼类洄游让出通道

专家说,并非危言耸听,修河流域还存在着水土流失、森林植被破坏和水污染等生态问题。有资料表明,修河河床海拔高程淤高由1954年的0.1米增至1997年的2米。如何应对渔业资源危机成为专家探讨的一个新话题。

修河修水县水域,历史上就是整个修河鱼类产卵地。针对春季是多种鱼类产仔的旺季,为保护和合理利用修河的渔业资源,修水县连续多年在修河流域修河段实行春季禁渔。近年来,该县拒绝了10个重污染的工业项目在落户,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有两个,并关停了县纤维板厂、县造纸厂等一批重污染、难治理的排污企业,查封了7个违法采矿点;炸毁12个非法冶炼小钒厂。

渔业专家说,应对渔业资源锐减必须标本兼治,形成合力,为鱼儿让出洄游产卵通道。“美国近年来就启动了该国最大大坝拆除工程,目的就是为三文鱼洄游让出通道。”专家提出,政府应对修河拦河筑坝行为进行规划和控制,拦河筑坝的前提是不得影响鱼类的繁殖生存及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适当地拆除一些严重影响鱼类洄游产卵的堤坝,拆除后还要进行河床填补,恢复河流原始的状态。(徐黎明)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