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古代文明 鹅湖书院平均每年接待游客达6万人次

20.10.2015  11:06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10月19日婺源讯(记者 陈大圣 胡康林)10月19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鹅湖书院景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来自全国近30家网台的媒体记者们。他们一同在这里感受鹅湖书院深厚的文化底蕴,体会书院文化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专题:一带一路战略通道巡礼——全国网台媒体看江西


鹅湖书院门牌


记者团参观鹅湖书院

  已有840年历史的鹅湖书院位于上饶铅山县鹅湖镇鹅湖山麓,为“天下四大书院”之一,占地8000平方米。鹅湖书院曾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尤其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与陆九渊等人的鹅湖之会,成为中国儒学史上一件影响深远的盛事。

  鹅湖书院之所以以“鹅湖”命名,是因为该地原有鹅湖寺的缘故。书院自南宋至清代,八百多年来,几次兵毁,又几次重建。其中以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整修和扩建工程规模最大。康熙皇帝还为御书楼题字作对。

  书院历经数百年,风貌依旧,格局完整,原状留存,融“文化熏陶、宗教信仰、山水休闲”为一体,是书院实物遗存中少有的得以完整原貌保存的一处。院内设有"鹅湖之会与鹅湖书院"、"辛弃疾与铅山"等固定的展览、陈列。书院平均每年接待参加人数达6万多人次,其中仅接待海外专家学者及文化团体就达1万人次。


记者团参观文化展厅


文化展厅

  在今年7月举行的纪念鹅湖之会840周年研讨会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对鹅湖书院在书院文化上的地位再次给予了坑定,朱熹的后人更是对鹅湖书院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每次来鹅湖书院感觉都不一样,变化很大,书院氛围越来越浓。”已经来过鹅湖书院4次的台湾学者、朱熹后人朱高正在参观时对鹅湖书院的变化赞不绝口。

  鹅湖书院之所以誉满江南,乃至闻名全国,主要是因为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陆九渊等曾在这里讲过学,进行过学术辩论之故。南宋淳熙二年,吕祖谦因鉴于朱熹、陆九渊两派学说论点不同,常引起争论,故而发起约会,邀请朱、陆两家集会于鹅湖寺。

于是在这里,发生了朱、陆两派学说问的第一次面对面的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关于认识论的问题朱烹主张“泛观博览,而后为之约”;防九渊则主张“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这就是朱、陆两派的分歧点。朱熹认为陆学太简易;陆九渊则认为朱学太支离。这次争论,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在参观完鹅湖书院,媒体团记者们也是感受颇深。“现在很多人都书院文化的认识并不多,很多书院也已经转型或者走向衰落,很少看到还有保存这么完整的书院。走进鹅湖书院感觉自己置身在840多年前的鹅湖之辩中,这里的书院文化浓厚,很能感染人。”福建网络台记者裴雯如是说。

  为传承古代文明,近年来,鹅湖书院大力推进提升改造工程,提升书院品位。目前布展工程近1000平方米、总投资290万元的书院陈列展厅提升改造工程已经完工,展厅含文化铅山、鹅湖之会渊源及讨论的四大问题、书院变迁及书院文化、鹅湖山历史、辛弃疾与铅山、大事记等十二个部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让游客更直观了解铅山文化。

  为进一步打造具有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品牌,2015年景区加快推进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工作,按照《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国家标准,对景区内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交通、游览设施、环境卫生、旅游安全等项目进行完善。在已经新建好书院二级公路、改造好紫竹林新农村村点的基础上开辟古驿道,修整3公里长的古驿道,恢复历史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