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鹏:别让“人脉圈子”左右“高铁线路”

28.01.2015  15:31
原标题:郭元鹏:别让“人脉圈子”左右“高铁线路

  原标题:郭元鹏:别让“人脉圈子”左右“高铁线路

  某地民间改编“变身蜡烛燃烧自己,只为高铁你”的歌曲,将贴着标语的宣传车开进田间地头。今天,在中国广袤大地,高铁的开通,不仅意味着人们出行方式的变革,更被沿线一些地区看做改变命运的转变。也正因为如此,围绕高铁走线、设站而展开的“争路运动”在一些地方不时发生。(1月27日《新华每日电讯》)

  为了争夺高铁,各地使出了浑身解数:有的打起“悲情牌”,说我们太穷了;有的打出“优势牌”,说我们的环境多么好;有的动用“关系圈”,拜会决策者;有的调动“老乡会”,推动高铁调整线路。

  对高铁的喜爱,是值得赞许的。这说明新的时代,大家对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了。但是,在高铁争夺战中,也有负面影响,这很容易造成腐败现象,这很容易造成规划的不科学。

  高铁的规划、设计,需要坚持科学理念,线路布局是严肃的。这牵涉的是要设计的最科学,要规划的最简短,要投入的最节约。只有这样高铁线路才符合科学要求。一条高铁如何规划,如何设计,如何走势?坚持的标准只有一个,科学才是唯一标准。

  当各地都在争夺高铁的时候,带来的问题就会是众多的。是不是就会有腐败问题?很显然,在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就会有地方官员动用糖衣炮弹,当规划人员和决策人员“吃了嘴软,拿了手短”的时候,原本很科学的高铁线路就会变得不再科学。高铁投资是巨大的,如果因为“人情”而改变了线路,造成的损失就是巨大的,而且也是对乘客权益的侵犯。原本可以用时1小时抵达,兴许就需要1小时30分,这侵犯的是乘客的时间。而如果线路因为改变而延长了,或许还会因此增加票价,这也是对乘客权益的间接侵犯。

  最为可怕的还不止这些。高铁建设的时候,要求的条件是很高的,有的地方的环境并不适合建设高铁,如果也因为有人情参与进来,把高铁建设到了不该建设的地方,对于高铁的寿命和安全来说,也是一种伤害。

  当然,喜欢高铁不仅是官员的事情,还是百姓的事情。湖南邵阳的群众就给当地官员下了“逼宫令”,十万邵阳群众高喊“争不到高铁,书记、市长下课”。当地也在积极的动用各种关系网,争取将高铁争到手。这种情况,争夺高铁确实是民意。但是,我们需要看清楚实质。这些市民争夺的仅仅是高铁吗?其实,这是对致富诉求的反映。他们希望自己也能富裕起来。对于这种情况,地方政府更应该理解百姓的真实诉求表达,他们需要的是高铁,他们需要的更是共享改革开发的成果。

  这就需要地方政府,借助现有资源优势,搞好经济发展工作,让老百姓有钱花,有房住。如果手头宽松了,如果生活富裕了,如果出行方便了,老百姓还会逼着官员去争夺高铁吗?

  其实,我们更该关注的是,有多少原本设计科学的高铁路线路,在“人情社会”的干预下,因为人情因为腐败,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