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彦鹏:“证霸”不敌名校生也是种讽刺
一名准毕业生,大学四年狂揽65个证书,连续两年综合成绩全专业年级第一,创办过志愿者服务队,当过大企业董事长助理,开过传媒工作室。可从今年3月份至今,他投的简历有50余份,却没有收到过一回面试通知。如今凭借着这么多的优势,却找不到一份称心工作。(5月10日光明网)
投了简历却石沉大海,这在刚开始求职的大学生群体中并不少见,但是如果细想一下,我们很容易将这种状况跟学校、学历和能力联系起来。如果投射到孙梦涛身上,似乎也毫无违和感。因为安阳工学院在国内可谓不起眼,跟重点高校更无法相提并论。
若稍作分析,这种违和感就会很容易被击碎。大学四年,每个学年在校时间8个月,除过各种假期,算下来平均每个月要拿2个证书,四年下来才能坐拥65个而称“证霸”。尚且不论每个证书的含金量几何,花在上面的时间怕也难以计算。如果在简历上写清标明各个证书,难免会给招聘企业以十分夸张或博而不专的错位幻象。
现在的招聘单位多有针对性,需要在某一方面能力比较突出的人才。孙梦涛虽有多种实践经历,但似乎也没有在他的专业方面展示身手。至于他的学长所谓的“学历远远比证书要重要”的命题,不可能完全否定之,但也有存伪之处。即使“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的规定以白纸黑字形式摆在招聘单位,现实中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歧视也很常见。
实际上,在高校毕业生逐年攀升,市场需求又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就业难已是一大社会问题,孙梦涛只是处于就业死海里的一朵浪花。不久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在介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时表示,今年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其实,单从毕业生人数来讲,也不难感受:201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80万,2013年699万,2014年727万,今年将达749万,而2001年仅100多万。
在这种压力下,大学生的就业观被倒逼着变形重塑。一方面,通过提高学历增强自身竞争力,所以考研的规模也在逐年扩大;另一方面,通过修多个专业、考各种证书装扮自身,其中早已超越了证书本身的实用性,以及对专业天然的兴趣,更多的是想往脸上涂点脂粉,以求好的就业单位。此外,近几年热起来的大学生整容求职也是高压下产生的变态就业观。
去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其要求高校要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学生休学创业,鼓励扶持开设网店等多种创业形态。其实也不难看出,高等教育俨然已偏向了职业培训,早已把教育本身放到了边上。学生畸形的就业观如此,大政策方针也如此,只不过在“证霸”身上表现得明显一些。
“证霸”用热脸去迎接社会,社会却给了一记耳光,于是乎,疑问由心生:难道65个证书竟然抵不过一个985院校的学历?莫大的讽刺,也不过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