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云鹏:“路怒症”是秩序感匮乏的产儿
原标题:徐云鹏:“路怒症”是秩序感匮乏的产儿
5月3号下午,成都市三环路娇子立交桥附近发生一起打人事件,一名女司机被后方小车司机逼停后拖出车外。男司机连续击打女司机头面部,导致女司机肩膀骨折、脑震荡,身上多处淤青。(5月6日中国广播网)
这是一起典型的“路怒症”犯病。女司机违章驾驶导致男司机怒不可遏,而男司机因为寻衅滋事被刑事拘留,当事双方都是受害者,没有赢家。本来挺和气挺斯文的一个人,一旦开车上路就涨脾气了,换了个人似的,轻点的随意摁喇叭、不打灯变道、打灯之后直接变道、连续变道、加塞儿并道、会车开远光灯、拉下车窗飞出几句国骂,严重点的开斗气车,别人妨碍我一下,我必须得找补回来。这是为什么?
“路怒症”是秩序感匮乏的产儿。近些年来,中国私家车爆炸式增长。私家车爆炸式增长与公众民主意识懵懂式增长间的矛盾,导致一些人只讲权利不尽义务,只顾自己不管别人,无限放大自己所谓的“权利”,什么守法律啊,什么守规定啊,什么守规矩啊,似乎统统都与自己不搭边。以此事为例,男子认为孩子被女司机吓着了,结果自己得理不饶人的吼声愈加吓到了孩子。而女司机也觉得理直气壮,老娘就这么着了,爱咋咋的。双方这种膨胀心理“任性”下去,其后果便可想而知了。
“路怒症”同样是魔鬼。据《楚天都市报》5月5日报道,4月20日凌晨,湖北麻城一酒店门前,女子开车将路过行人手背剐蹭了一下,口角后女司机道歉。同车男子却下车追上行人动手,反被行人掏刀捅死。捅死女司机男伴的胡某被抓获后称,女司机都道歉了,自己本准备走,是受到威胁和脚踩才被逼杀人。人们可以想象,若是当时任何一方稍微理智对待,悲剧就可以避免,只是可惜了。
俄罗斯人有较强的秩序感,干什么事都讲究先来后到热衷排队。据报道,在苏联解体的那段时期社会很动荡,经济极度萧条,商店货架经常是空空荡荡。甚至有些地方连面包都供应不足,去晚了就会因买不到面包而挨饿。但即便如此,人们还是在排着队购物,后面的没有买到也只是在失望中默默地离去。令人不免在心底暗暗敬佩。
喜欢加塞儿不愿意排队,这确实是中国人生活习惯上一大沉菏积弊,究其原因还是秩序感匮乏。泱泱五千年文明古国,但时至今日,自觉排除队的习惯还没有建立起来,人们似乎更习惯“抢”的节奏,总在赶时间。同时,公民法律意识淡薄,遇事首先想到的是找熟人、拉关系,而不是求助于法律。即使是到法院打官司,也要托人到法院里去找关系,甚至对“包青天”津津乐道,企盼身边出现包大人那样的“清官”,而不是企盼健全的法制系统。
这也就不难看出中国人秩序感匮乏,恐怕不是单纯的个性修养问题,也不仅仅是因为讲秩序更多地意味着受管制约束,要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是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潜规则”从中作祟。比如,“胜者王侯败者贼”、“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脸皮厚吃个够”、“规矩都是人定的”、“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等等,这些甚至被许多人信奉为成功哲学。有了这样的行动指南,还能指望秩序感好到哪去呢?
其实,社会成员秩序感的强弱,在于这个社会对公正的看法和规则的适用。实质上,自觉守规矩是正义与公平的象征,是对规则和秩序的认可。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不断听人灌输守规矩的必要,但在现实生活里面却发现很多人随心所欲就能轻而易举地获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他还会心甘情愿地讲秩序吗?如果不排队就能先上车或抢到座位,谁还会去排队呢?如果不按规则办事就处处碰壁,按规则做事则处处顺利,那么谁还能信奉规则呢?
所以,面对形形色色的“路怒症”,的唯一药方就是从娃娃抓起,努力强化公众的秩序感和法规意识,人人都守法律、守规定、守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