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历史文化之光展》在北京展出

05.09.2014  19:36

     新华网江西频道9月5日电 9月4日上午,在二胡独奏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教音乐<<龙虎道韵>>优美的乐曲声中,由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江西省鹰潭市人民政府主办,以“福地遗珍、人文沉香”为主题的《鹰潭历史文化之光展》在中国文艺家之家艺术馆拉开序幕。

    鹰潭文化之光璀璨生辉

    鹰潭,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建市时间虽短,但这里的人民却创造了灿烂的古代历史文化、影响深远的革命红色文化和极富特色的少数民族文化等等。

    早在3500年前,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角山先民就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令世人震惊的角山文明,他们把角山窑场建成了商代规模最大的窑场。在角山遗址经考古发现的近20座龙窑、马蹄形圆窑和出土的数千件精美陶瓷器文物证实,角山窑遗址创造出了我国第一条长形斜坡式隧道窑——龙窑,为中华龙窑的起源提供了确切的物证;它把圆窑烧制原始青瓷的发生期从东汉提前到商代,向前推移了1300多年;它还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贸易化性质的陶器生产基地。角山古窑比景德镇古窑要早数百年。

    2600年前,善良勇敢的古越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他们独特的崖葬习俗,形成了“中国一绝”的崖墓奇观,并创造了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从中国崖墓文化发源地龙虎山“仙棺”中出土的十三弦琴比史料记载的早1000多年;出土的印纹硬陶罐代表了当时陶器工艺的最高水平;出土的斜织机、印花织物则将我国成熟的纺织机械史向前推进了500年。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和纵横家鼻祖鬼谷子曾在贵溪鬼谷山修真讲学,这是我国现有鬼谷遗址中,最早有文献记载的一处。在这里,鬼谷子的遗迹、遗址以及历代文人名士的诗、文、碑、记等数量众多,鬼谷文化源远流长。

    1900多年前,祖天师张道陵在龙虎山结庐炼丹创立了正一天师道,龙虎山成为中国道教发源地,经张氏后裔63代天师的不断传承和发展,道教文化得以不断丰富并广为传播,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

    在近现代,英勇无畏的鹰潭儿女前仆后继投身革命,7000多名革命烈士长眠在这片红土地上,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斗争故事和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红色文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鹰潭人为了理想信念而不懈奋斗。

    从辉煌灿烂的角山文化、堪称奇观的崖墓文化到博大精深的鬼谷文化、道教文化,从独具特色的古越文化、畲族文化到丰富多彩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系统呈现了鹰潭绚丽多姿的地域文化,突出展示了鹰潭文化星空中最璀璨夺目的明珠。

    通过此次展出:你能跨越时空与圣哲先贤、英模人物进行心灵“对话”,你能领略鹰潭的秀美山川、富饶物产、浓郁风情,你能了然鹰潭的因道而名、因路而生、因水而灵、因铜而旺,你能感悟鹰潭文化的开放、包容、多元、和谐。它既为你了解和传承鹰潭文化打开了一扇窗户,又能激发起鹰潭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无限热情。

    20多件道教文物揭鹰潭久远历史

    为充分展示鹰潭自然历史文化瑰宝(绿色文化、古色文化、红色文化)、展示今日勃勃生机的鹰潭。让国人进一步了解鹰潭、关注鹰潭,共助鹰潭发展。此次展出以图片和20多件道教实物为主,其中包括国家珍贵的道教文物张天师的法印。

    展出共分四个篇章,第一篇章包括国之瑰宝,分为千年窑火、千年悬棺、府第梵宫三部分。第二篇章为道寓丹青。第三篇章为红色土地,分为红色苏区、革命斗士两部分。第四篇章为雄鹰展翅,着重介绍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鹰潭全市上下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加快推进“8+1”重点工作任务,鹰潭城乡面貌发生的历史性变化。

    展出的主要内容包括:世界自然遗产地龙虎山丹霞地貌风光,三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角山商代窑址、龙虎山春秋战国崖墓、龙虎山古建筑,鹰潭本邑30余位文化人书法绘画50余件优秀作品,厚重的红色历史。

    据了解,此次展出的目的是通过集中展示鹰潭悠久的文化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浓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文化特色,揭示“山水龙虎、魅力鹰潭”的深刻内涵,搭建革命老区与首都文化交流的桥梁,让鹰潭历史文化瑰宝走进首都,让鹰潭优秀书画作品亮相京城,为推动鹰潭改革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和不竭的精神动力。此次展出历时7天,将于9月11日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