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政协专题协商社区文化建设侧记

27.11.2015  14:27

□    蔡春生

            “社区文化建设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和城市经营发展的内在动力。要像抓教育一样重视,绝不能在社区文化建设上打折扣。”11月19日,鹰潭市政协召开“双月协商座谈会”,参会委员与市文广新局、财政局、规划局、民政局、月湖区政府及部分街道办、社区负责人就“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专题热烈协商,积极建言献策。
            9月份以来,市政协由副主席吴细美带队开展专题调研。实地视察了月湖区公园社区、化工厂社区等社区文化建设情况,听取了市有关部门和月湖区政府的工作汇报,充分掌握社区文化建设情况,就全市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功能定位等,积极寻求破解之策。在此基础上,经充分研究论证,形成了调研报告。为双月协商座谈做了充分的准备。
            “我市社区文化建设没有专项规划,社区文化场所普遍紧缺。”市政协常委江金街建言按照构建“全域鹰潭”理念,对社区文化建设实行“一盘棋”规划,构建起以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龙头,以县、区文化馆、图书馆等为骨干,以乡镇(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为支撑,以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室为基础,覆盖城乡,均衡发展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城市居住区和新建小区住宅必须配套建设文化设施,配套建设的文化设施要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并同时投入使用。明确社区文化建设标准,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风格标识、统一招标建设、统一设备配置”原则,全面推进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及社区活动室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没有固定经费,社区每年组织文化活动主要靠街道补助和居民自筹,经费远远不足,不可避免地造成社区文化活动内容单一、层次低、规模小、影响力不高等问题。”市政协委员周赣忠建议,一方面强化政府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主体责任,将社区文化建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不断加大市级财政对基层文化建设的集中投入力度。建立政府采购服务机制,按照“以事定费”原则,面向社会采购保障基本文化权益必需的公共文化服务。另一方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社区文化建设,扶持非营利性组织、文化自治体和文化中介组织发展,鼓励商业性组织进入不同类型社区,不断拓宽社区文化建设的资源渠道。
            “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大多是老年人,中青年和在职职工参与度低。”市政协常委汪桂昌认为破解这一问题关键在服务创新,建议市、县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单位要发挥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主要作用,设立社区文化辅导机构,落实专职社区文化辅导员。从广大群众的需求出发,广泛开展基层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社区文化中心(活动室)要向老人、少儿免费开放,向农民工均等开放。抓住“智慧鹰潭”建设契机,推动“互联网+社区”数字化服务模式,加强社区文化活动室的数字文化资源服务能力。
            市政府副巡视员刘诚充分肯定委员建议,表示将认真研究采纳,将其转化为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实际举措,不断丰富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