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市科技局1-7月份“8+1”重点工作推进顺利

18.08.2014  17:34

涉及科技工作并由市科技部门牵头的项目共4项,即:以铜产业为主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鹰潭科技孵化器建设、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知识产权“四个一”升级工程。四项工作基本涵盖了市科技局今年工作的重点内容。为此,鹰潭市科技局成立了“8+1”重点工作调度小组,明确了重点项目建设内容和进度要求,落实了各具体项目的责任领导、责任科室(单位),并结合年度科技创新指标下达,将“8+1”重点项目有关指标进行细化分解,下达到各县(市、区)科技局及有关科室(单位),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扎实推进。截至7月底,各重点项目按计划进度要求推进顺利。

以铜产业为主的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扎实推进。 一是鹰潭市政府与江西理工大学签订了合作共建“江西省(鹰潭)铜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协议书 ;二是落实了研究中心建设场地,完成了“鹰潭市铜产业技术成果展示厅”的设计工作。目前中心建设场地和展示厅的设计图纸及工程预算已形成正式文本,待送呈市政府有关部门审核。三是“中国铜产业网(www.zgtcy.com)”建设基本完成并进行试运行。该网站已完成铜资讯、产品供应、产品采购、企业库、专家库、项目库、铜产业数字图书馆、铜展会、前沿技术、铜文化等十多个栏目的建设,目前正在进行测试和试运行之中。四是加快研究中心专家队伍建设,初步落实了江西理工大学驻鹰专家和专家委员会人选,并聘请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兼重金属部主任胡长平教授为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谢水生教授、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赵新生教授为研究中心工程技术委员会委员。五是先后针对铜加工企业技术现状与需求组织了多次专题调研活动,较全面地掌握了鹰潭市铜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及技术需求等情况,初步确定了研究中心重点研究方向和研发课题。六是积极开展协同创新和行业合作交流活动,举办了鹰潭铜产业学术报告会、鹰潭铜产业技术项目对接会、鹰潭铜产业创新发展座谈会,参与组建由江西理工大学牵头,江西铜业集团公司、江西稀有金属钨业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组建“铜资源高效开发及精深加工协同创新中心”的工作,建立了以科技创新及产、学、研合作为纽带,整合各方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的战略伙伴关系。七是组织申报省级和国家级铜产业服务平台项目共5项,其中省科技厅2项,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和商务部各1项,力争更多经费支持研究中心建设。

鹰潭科技孵化器建设计划执行良好。 任务确定后,市科技局和高新区管委会多次进行沟通、协调,商谈科技孵化器的建设事宜。3月上旬,市科技局、鹰潭高新区管委会有关人员一同到九江恒盛科技园学习考察科技孵化器建设,并形成考察报告。5月中旬,辜清副市长、汪磊副秘书长、敖高源局长等到鹰潭高新区同周瑛书记等园区领导进行了会商,确定了科技孵化器建设方案。项目投资8000万元,建设地址位于市高新区内320国道南侧、38号路东侧,大楼地上19层、地下2层,建筑面积约30000㎡。按建设方案要求,科技孵化器大楼已于4月份动工建设,现已完成大楼负一、二层和一楼主体工程建设。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成效初显。 一是召开了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会议,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明确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家的目标任务。二是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在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进行梳理并展开调研的基础上,对符合培育条件的企业入库培育,目前入库企业20多家。三是做好高企申请认定服务工作。在鹰潭高新区举办了高企认定培训班,邀请省科技厅高新处专家就高企申请认定的有关政策、申请程序等进行授课,把政策和相关业务要求交给企业。同时组织指导企业积极申请专利和省级重点新产品计划,为企业申请高企认定创造条件。对拟申请高企认定的企业采取上门辅导、联系咨询单位等方式进行帮扶。申请材料上报后,积极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保持与省厅和企业的沟通与联系,及时传递有关信息。截至7月底,鹰潭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家,总数达到25家。并完成今年第二批高企认定(复审)的组织推荐工作,共推荐13家企业申请认定,其中初次申请认定的企业9家。

知识产权“四个一”升级工程实施顺利。 一是召开了知识产权“四个一”升级工程专项协调会,传达学习省、市推进知识产权升级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分解下达年度工作目标任务。二是组织开展了专题调研。在开展重点调研的同时,对全市195家规模以上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较全面地掌握了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状态。三是建立了专利特派员制度。根据各企业知识产权工作现状的不同,委派专利特派员对企业进行培育和扶持,加强与企业间的沟通和联系。截至7月底,江西铜业集团公司已完成专利申请超千件的任务,成为全省首家专利申请超千件的大型企业;江西天施康中药股份有限公司已完成专利申请超百件的任务,成为鹰潭市首家专利申请超百件的本土企业;新增了50家专利超十件的企业,消除了42家零专利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