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经济实力与民生福祉同提升 发展打造“升级版”小康迈上“快车道”

05.11.2013  09:41

  本报鹰潭讯(记者祝学庆通讯员徐卫华、刘岑松)近年来,鹰潭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仅保持人均GDP、外贸出口、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等多项指标在全省排名靠前,而且培育了铜、水工、节能照明、微型元件、眼镜、雕刻等一批享誉全国的优势产业,打造了保障性住房、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等省内外知名民生品牌,开创了经济实力和民生福祉同步提升的新局面。

  经济发展打造“升级版”。鹰潭市是从一个普通的江南小镇发展起来的年轻城市,省辖鹰潭市成立仅30年。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是该市在短短几十年间脱颖而出的法宝。近年来,该市续写发展升级新篇章,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做大经济总量,提升发展质量。该市一方面做强做大以铜产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另一方面发展壮大以物流、旅游为重点的第三产业。通过打造沿320国道30公里产业集聚升级带和沿206国道20公里特色产业带,重点发展以铜产业为龙头,以水工、节能照明电器、机械装备制造等产业为补充,以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创意制造等新兴产业为发展方向的“1+6”产业;通过构建“大物流”格局,促进“大旅游”发展,做优文化休闲娱乐业,打响“游在鹰潭、乐在鹰潭”品牌。2010年,鹰潭铜产业成为全省首个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产业,2012年更是突破2000亿大关,铜材加工产量、阴极铜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8%和15%。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各项重要经济指标都有较大增长。

  小康建设迈上“快车道”。该市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统筹“小康鹰潭”建设,加快实施“1+3+10”城镇化发展模式,突出建好一个中心城区,加快发展贵溪、余江、龙虎山3个副城区,着力抓好10个镇村联动示范镇。近年来,该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一直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今年上半年前者同比增长8.7%,后者同比增长12.8%,保持了2011年以来后者增幅超过前者的良好态势,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受益小康提速,民生福祉大为改善。该市牢固树立“宁愿少修一条路、少盖一栋楼、少增一点GDP,也要把与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情办好”的理念,实施了小街小巷综合改造、滨江生态公园建设、城际快速通道建设、保障性住房建设、秀美乡村建设等一大批重点民生工程,编织起一个涵盖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很多民生工程和民生工作广受群众好评。

 

来源: 大江网-江西日报
编辑: 薛岚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