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心社在赣州调研精准扶贫和灾后重建工作侧记
江西日报记者 李冬明
赣南大地,草木葱茏,生机勃发。
6月2日至4日,省长鹿心社一行轻车简从,来到宁都、于都和兴国就精准扶贫和灾后重建工作进行调研。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已实施3年,成绩斐然。我省决定提前两年完成精准扶贫攻坚任务。赣州作为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正进入攻坚阶段。
5月中下旬,赣州普降暴雨,导致107万人受灾。这次受灾最重的地区又是赣南最贫困的地区之一,经济底子薄、贫困人口多,灾害承受能力弱。
肆虐的洪水牵动着鹿心社的心,他及时调度各方力量支援赣州抗洪救灾,洪水过后又第一时间前往灾区调研。6月2日上午,鹿心社此行第一站就来到宁都县固村镇下河村,随后两天他又走访了于都县车溪乡、兴国县长冈乡塘石烟叶基地,察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他指出,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做好规划,积极开展灾后重建,修复水毁工程,省委、省政府将全力支持灾区加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并争取国家部委进一步加大对受灾地区的扶持力度。
地处深山和库区的宁都县黄陂镇大湖村,是全省最贫困的村庄之一,村里几乎都是土坯房。到这样的村子实地看看,是鹿心社一直记挂在心的事。
2日下午,翻山越岭一个多小时,鹿心社抵达大湖村。“家里种了多少亩地?”“一年收成够吃吗?”“每月低保能拿多少钱?”刚下车,他就同低保户王名泉交谈。
仅有的一间低矮土坯房,楼下是厨房饭厅,楼上卧室。“我上楼看看。”鹿心社沿着狭促的楼梯,来到颤颤抖、咯吱响的楼上。“像这类农户是我们扶贫的重中之重。要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全部早日摆脱贫困奔小康。”
来到宁都县小布镇,鹿心社参观了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他指出:“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让他们早日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一路翻山越岭,一路详察细问,鹿心社先后走访多个深山贫困村。在宁都县大湖村禾塘小组,他耐心劝慰72岁的罗翠玉老人,搬出大山享受更好的居住医疗条件。在于都县大桥村古嶂组,他沿着崎岖窄巷绕村一圈,察看废弃土坯房。在于都县汉田村,他喝了一碗贫困户自制的擂茶……
在兴国县,鹿心社参观了长冈乡调查纪念馆。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在一块镌刻着红色大字的巨石前,鹿心社驻足细看。他指出,老区自然生态禀赋相对较好,前期扶贫开发成效明显,加上良好的干部作风,扶贫开发潜力大。要做好调查研究,大力践行群众路线,下决心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造福老区人民。
访企业、问经营,探寻产业扶贫之策。“企业与农户有哪些合作方式?”“养鸡每年能为贫困户增收多少元?”在宁都县江西惠大公司宁都黄鸡育种中心,鹿心社问得仔细、听得认真。
在于都县集中连片万亩油茶基地,鹿心社详细了解基地以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发展模式。在兴国县百丈泉公司,鹿心社勉励企业走出一条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发展之路。
安居扶贫是鹿心社调研的一个重点。在宁都县小布镇大土楼新村,鹿心社对这个宜居宜业、饱含赣南客家气息的土坯房改造点表示赞赏。
于都县罗坳镇大桥移民新村,是一处由6个深山村小组整体搬迁而成的聚居点,整齐、大方的新楼格外醒目。“建新楼花了多少钱?享受了哪些补助?”鹿心社与村民陈佛生亲切交流。
鹿心社调研时指出,推进精准扶贫,核心是精准,关键是落实。要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思路,精准识别、精准分类、精准衔接、精准施策、狠抓落实,打好产业扶贫、保障扶贫、安居扶贫三大攻坚战。
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一户户村民喜笑颜开……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战略实施3年来,赣州进入新中国成立以来扶贫成效最大、减贫进程最快的时期。
车子在赣南大地不断向前行进。美丽的新村,错落有致的楼房,规划完备的水电路,传递着老区的新变化、新风貌。
10年前,时任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的鹿心社来赣州扶贫,曾到兴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捐资助学。如今,学校发展成国家级重点中职示范学校,近年来累计培训贫困学员2766人,受到鹿心社肯定。他指出,要通过强化职业教育,让贫困学员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实现有出路、能致富目标,通过一人就业,带动全家脱贫。
在宁都电商产业孵化园,今年19岁、双手残疾的廖竹生接受技能培训后开了一家网店,自信的他对未来生活充满期待。鹿心社鼓励他说:“好好干,生活会越来越好。”
调研途中,鹿心社还回忆起2011年底赴赣州调研时的情景。他说,在党中央的关心支持下,各级干部努力拼搏,如今老区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善,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
兴国县埠头乡铭恩新村村头,一块大石上刻着“铭恩新村记”,讲述村庄的由来。说起变化,村民胡世瑞百感交集:“是共产党让我过上幸福生活。我要教育世世代代铭党恩、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