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厌油腻未必是肝炎 最好做腹部B超或CT检查

03.04.2014  11:39

肝门胆管癌症状类似肝炎,胆结石、肝吸虫、丙肝病毒、长期饮酒是诱因

一旦出现黄疸、厌油腻、食欲不振、上腹部不适,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得了肝炎”。其实,这也有可能是肝门部胆管癌的表现,该病是被认为比胰腺癌还要凶险的“癌王”。专家指出,如果出现黄疸,最好做腹部B超或CT进行检查,并可接受手术治疗。

老伯全身皮肤瘙痒变黄

77岁的李伯3年前因为“坏疽性胆囊炎”在当地医院做过开腹胆囊切除手术。近日,家人发现其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同时伴皮肤瘙痒,家人怀疑是肝炎。然而到当地医院就诊时,腹部CT显示李伯患有“肝内胆管扩张,肝门区见肿块”,被诊断为肝门部胆管癌。

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刘超教授介绍,李伯转诊至该院时,黄疸非常严重,经过两周的胆汁外引流,他的肝功能明显改善,总胆红素降至45umol/L,可以接受手术。术中发现,李伯腹腔粘连较严重,肝门部胆管肿瘤侵犯左右肝管汇合部,导致胆管完全闭塞,并已侵犯周围神经。完整切除肿瘤后,肝内胆管出现了6个分支开口,医生巧妙将其整合为2个,并顺利进行了胆肠吻合。术后李伯黄疸完全消退,肿瘤指标恢复正常,未出现任何并发症,顺利康复出院。

超九成患者因黄疸而就诊

95%的新发肝门胆管癌患者因出现黄疸而就诊。”刘超介绍,肝门部胆管癌是指发生在肝总管、左右肝管及其汇合部的胆管上皮癌,又称“高位胆管癌”,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60%~70%,多发年龄为50~70岁,男性比女性更常见。

胆管结石、肝吸虫以及丙肝病毒感染,都是胆管癌的诱因,而长期饮酒也被认为与其发病有一定关系。由于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而中晚期又多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黄疸、胃口差等特点,容易与肝炎相混淆,因此早期诊断较为困难。

刘超指出,肝门胆管癌患者出现的黄疸多呈逐步加深,同时伴有皮肤瘙痒、小便像浓茶、大便呈现陶土色。在此之前,患者往往已经出现了上腹部隐痛、胃口变差、不想吃油腻、容易疲劳、消瘦等症状。

深藏不露,手术难度大

刘超提醒,如果患者出现黄疸、上腹疼痛、胃口差等症状,除了要检查肝功能,最好做腹部B超和CT检查,了解肝内胆管的状态。同时可以做肿瘤标记物CA19-9检查,看是否升高。

越早发现,肝门胆管癌的疗效越好。”刘超介绍,肝门部胆管肿瘤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一旦确诊,要解决肿瘤引起的胆道梗阻,并切除肿瘤,否则肿瘤可引发肝功能衰竭以及胆道感染,造成患者死亡。

不过,由于肿瘤与肝动脉和门静脉毗邻,解剖位置特殊,极易侵犯周围血管及神经,手术难度较大。据了解,采取根治性切除手术后,患者五年存活率目前最高可以达到25.7%。(记者任珊珊 通讯员王海芳、余先焕)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