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唱响“文化强县”奋进歌

20.02.2015  13:12

  江西黎川县以“文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为发展目标,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完善文化设施,打造特色产业,强化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齐头并进,唱响了“文化强县”奋进歌。

  完善城乡文化设施硬件建设,搭建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解决群众文化需求有地方可去的问题。该县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完善城区文化服务功能,在县城先后建设图书馆、博物馆、艺术剧院等,全部对群众免费开放。在15个乡(镇、场)建立起30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文化站;在108个村建设了农家书屋,构建起了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格。同时,以农村党员现代远程教育站点为依托,充分利用卫星接收设备和互联网设施,实现文化信息资源村村通,受益群众超过10万人。

  立足县情,发展特色文化产业。该县充分依托遍布全国的油画人才资源优势,把油画产业发展纳入全县“十二五”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加快油画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县财政每年投入200万元专项资金,实行政府出资免费装修店面、免收三年店租、适当减免营业税等优惠政策,吸引画师返乡创业。引进客商投资2亿多元建设黎川油画创意产业园,打造集油画创作、生产、展览、销售、艺术交流及相关绘画用品销售为一体的油画生产基地。2014年7月,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的油画创意产业园一期如期建成投入使用,目前已有120名油画师和11家油画公司正式入驻,完成油画生产销售订单3000多万元。此外,还在南昌建设了包括展览厅、馆藏室和办公区在内的黎川油画南昌艺术馆,形成了“基地+窗口”的经营模式。

  该县还巧借中国日用耐热陶瓷产业基地这张名片,将陶瓷的文化含量、品牌增值效应融入陶瓷产品中,研究开发具有时代气息和独特风格的各种艺术陶瓷,提高陶瓷产业品牌的附加值。同时,引进漆线雕、釉下五彩、釉下青花手绘等工艺,定期从省内外请来知名画家、工艺美术大师进行艺术瓷创作,生产的礼品瓷、艺术瓷俏销香港、台湾等地。2014年,该县陶瓷产业实现产值22亿元。

  建设文化服务平台,让群众主动参与文化建设活动,让普通百姓成为文化舞台的主角。该县将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目标管理考评,做足文化建设服务文章。县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设立文化建设基金,将文化建设基金纳入县财政预算范畴,不断提高文化支出比重。组织县文化馆专业人员定期对文艺爱好者、文艺骨干进行培训和指导,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全县组建起秧歌队、舞狮队、夕阳红艺术团等30多支文艺演出队伍。去年,全县组织文艺演出团体送戏下乡110场,指导农村各乡镇开展文体活动70次,送电影下乡120场,观众达5万多人次。先后举办了“小丑嘉年华”——国际滑稽大师联袂巨献展演活动、“梦想剧场”等10多场文艺演出,邀请了中国儿童艺术剧院演出世界经典童话剧《青蛙王子》,让山乡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了文化的盛宴。

   短评:为实现“文化强县”打拼

  黎川县以“文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为发展目标,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为实现“文化强县”之梦而努力打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齐头并进,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该县在推进“文化强县”建设过程中,构建起县、乡、村三级文化建设网络,搭建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解决群众文化需求有地方可去的问题;依托全县3000多人在外从事油画产业这一资源,建设油画创意产业园,吸引画师返乡创业;巧借陶瓷产业基地名片,将陶瓷的文化含量、品牌增值融入产品的文化创意中。以产业“”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彰显了产业的特色,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良好局面。值得点赞的是,该县将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目标管理考评,同时让群众主动参与文化建设活动,让普通百姓成为文化舞台的主角。这样,文化建设有了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各种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受到了群众的好评。(江西日报记者陈青峰 通讯员张亚平、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