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川油画“走出去”开设销售窗口 画师人均年收入近10万元

04.02.2016  14:31

  江西日报记者 李耀文

  2013年8月,国务院出台《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实施方案》,确定文化部对口支援黎川县。此后,文化部出台《对口支援黎川县文化建设工作方案》,明确表示支持黎川逐步建设有特色的文化艺术创作基地。

  有着“中国油画之乡”美誉的黎川,抓住机遇,用画笔描绘着文化软实力的硬发展。

  强宣传,重培养,打造油画高品质名片

  为进一步打造好油画名片,该县于2015年4月成立了黎川油画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专门负责油画创作的宣传、日常管理和活动组织等工作,先后在北京和泰国曼谷中国文化中心举办黎明山川、梦里江南——黎川旅游文化精品展和黎明山川、梦里江南——中国江西黎川油画精品展。江西省画院、江西省美术家协会组织40余名知名画家与黎川画师一起,开展“美丽中国·秀美江西——艺术家走进黎川采风”活动,并在南昌举办了采风成果作品展,100余幅写生作品既宣传了黎川油画,也很好地宣传了黎川风光。近两年,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江西日报等中央、省级媒体对黎川油画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采访和典型报道。

  与此同时,该县通过举办各类油画艺术讲座、技法培训,组织参观高水平油画展览等,提高黎川油画师的整体艺术水平。先后与中央美院、中国美院达成协议,每年为黎川培养一批画师。2015年9月,黎川油画画师第一批23人已赴中国美院深造。截至目前,黎川油画产业队伍中,有省美协会员17名、市美协会员56名,为黎川油画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让黎川油画走出去

  “黎川油画要形成产业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特别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之时,油画的利润并不可观,想要谋取新的发展,必须转变发展思路。”从事油画销售10多年的黎川油画商会副会长黄春明表示,坐在家里等订单的营销形式已经不符合现代油画产业的发展,油画产业需要正确的引导。

  为实现黎川油画的产业化发展,该县鼓励油画经营企业采取“内建基地+外建窗口”的经营模式,主动对接外部市场,强化“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出台《关于加快黎川油画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2014年起,每年设立500万元文化建设专项基金,对油画产业在税收、资金、基地建设、人才培训等方面予以扶持,先后组织油画企业参加广交会、文交会、2014年俄罗斯伏尔加河沿岸联邦区江西特色商品展、2015中国北京国际艺术品交易展等系列活动。同时,结合黎川景点推介等,建立起内外交流和合作的阵地,形成优势互补,多家油画企业在南昌、金华、上海等城市开设销售窗口,黎川油画画师人均年收入近10万元。

  大带小,老带新,形成产业合力

  1985年出生的危彤,见证了黎川油画的发展。2002年,危彤从黎川职业学校工艺美术班毕业,2009年因该县创办油画街回归。如今,他创办的艺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依托人才聚集优势,每月订单量约30万元,在上海、杭州、重庆等地设立了门市窗口。他说:“以前,黎川油画都是散兵游勇式经营,营销模式单一。而2014年7月成立的黎川创意文化产业园,在为画师们提供一个创作平台的同时,还积极带领大家外出学习、展览,这让黎川油画渐渐形成了产业合力。”目前,黎川油画创意产业园内,油画企业已经由当初的不足10家,发展至20多家,入园画师300多名。

  除了装裱业务,危彤还在积极开展新人培养,积极打造集销售、展览、培训为一体的企业,为当地职校油画班学生和外来的油画学徒提供实习基地。看着这样的场面,陪同采访的黎川油画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潘发根高兴地说:“有了这些新生力量,黎川油画的前景不可限量。”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