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黑市假货泛滥 所卖衣服古董多来历不明

21.01.2014  19:52

文章摘要 :《幼学琼林》记载,北宋初,东京有个何(家)楼,那个地方买的东西污滥无比,相当于现今地摊上的伪劣产品。

反映宋代市井民生的《清明上河图》。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无歌,原题:《宋朝黑市假货泛滥 所卖衣服古董多来历不明

  宋代有一种特殊的早市,被称之为“鬼市子”。

  比如,开封府潘楼东面的十字街,就有个鬼市子。每晚五更时开始点灯交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天一亮,摊贩和顾客即作鸟兽散。开封府东角楼有个潘楼酒店,每晚五更开始买卖衣物书画,珍玩犀玉,天明收摊。此事均见于《东京梦华录》。

  表面看,鬼市子没啥奇怪,主要买卖衣服、古董。为何冠以“”名?估计因为开市时段“半夜而合,鸡鸣而散”,即传说中“”出没的时间。宋代《丁晋公谈录》里说,与韩熙载齐名的大臣徐铉,大冬天,上早朝,看见待漏院前灯火闪烁,人影绰绰,卖肝夹粉粥的,来往喧杂,日出则散,确实鬼味森然。

  事实上,鬼市即黑市。交易物以文物与衣物为主,其来历多有问题,交易时不免鬼鬼祟祟,间杂坑蒙拐骗的鬼花样。

  《幼学琼林》记载,北宋初,东京有个何(家)楼,那个地方买的东西污滥无比,相当于现今地摊上的伪劣产品。但造假水平很高,有一真物,便有一假物,天长日久,人们居然只知有假物却不知有真物。

  宋代的假货市场比较繁荣,周密《武林旧事·游手》对“白日贼”以假换真的手段做过精当描述:您在鬼市里购物,稍不小心,一眨眼老母鸡变鸭,您买到的很可能是纸做的衣服,铅铜做的金银,土木做的香药。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把此类人称作白日鬼。

  《夷坚三志·巳卷》里说,杭州有个专赶早市卖熟肉的孙三,设了个局。每次清早出门,都对老婆叮嘱再三,咱家的猫宝贝,千万别弄丢了。邻居感到好奇。某天,邻居终于见到该猫的尊容:怪哉,一只大红神猫,威武精神。孙三早市归来,知道猫被邻居看见,痛殴了老婆一顿。此事渐传渐远,传到某宫廷内侍耳里。内侍巴结皇帝心切,高价求购,孙三拒绝,涨价至300贯,才提猫走人。内侍驯猫,但不过半月,红猫渐淡,终成白色。内侍找孙三算账,已搬走,杳然不知所踪。

  比较夸张的鬼市,多有聊斋的鬼魅神秘意味。欧阳修曾言之凿凿,某晚,他在汉江野岸经过,朦胧中听见男女老幼的歌声笑语,夹杂着交易评议、叫卖吆喝之声,仿如集市,天亮才止。好奇害死猫,第二天,欧阳修上岸,左瞅瞅,右望望,只发现远处有一座隋代的城址,恍然大悟,惊出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