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芳:黑板报外包是教育主体的互动缺位

31.10.2013  12:34

  贵阳市观山湖区一小学,黑板报由各班级学生轮流做。一些一年级学生家长,请来广告公司设计制作。这些家长称,实在太难了,他们大人都搞不定,更不用说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称,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给他们成长空间。(10月30日《贵阳晚报》)

  一些家长请广告公司帮孩子代做黑板报,表面上似乎有为孩子包办一切、溺爱孩子的意味,实际上是“教育主体”之间缺乏互动的结果。即老师与家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之间,缺少足够的沟通与交流,致使彼此在教育孩子方面不能协调一致,于是才出现了“代做黑板报”的偏差结果。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倘若老师和家长有一个惯常的沟通渠道,且双方平时不乏有关孩子教育方面的互动,一些家长的意见——“认为孩子年龄太小,根本不可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制作黑板报”,不是可以及时得到老师的反馈么——“孩子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家长们不要用爱的糖衣将所有事情都包办了,各位父母应该放开手,多给孩子腾一些独立成长的空间,让他们自由成长”?老师能不知“看似简单的黑板报,还真不好做,弄了几次都达不到要求”,能不知一些“家长又忙,根本经不起折腾”,从而尽量减少黑板报的设置内容,使之不超出孩子们的能力范围?

  可惜的是,交流渠道不是“全天候”畅通的,彼此互动也是缺少的。正是如此,认为孩子能力不够、黑板报也不好做的家长,索性请广告公司来代劳,且心里还十分的乐呵——孩子轻松我也省心,殊不知同时也剥夺了孩子实践锻炼的机会;而秉着良善初衷的老师,心底想着:“到了锻炼学生自由创作的能力的时候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将会得到怎样的激发呢?”而忘却了,毕竟是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太小,黑板报既要设计争星栏、荣誉栏,还要做读书角、卫生角等,任务是否太繁重了?

  传统上,学校和老师师具有神圣的权威,老师与学生之间,乃至与家长之间,都是一种单向的“上下”关系。但今天,随着社会的发展,此般传统显然该扫进历史的垃圾桶了。老师和家长不该再是“单兵作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该再是“各自为政”,而应相互交流、彼此协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孩子们撑起一片成长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