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黑龙江重点健全科技创新五大机制

14.03.2014  17:48

  2014年,黑龙江省科技工作将围绕黑龙江省委省政府“五大规划”和“十大重点产业”部署,落实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强省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提升科技创新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以市场为导向配置创新资源、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转化科技成果,继续实施科技“5381”工程,为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计划全年组织实施50个省级重大科技项目,省内落地转化成果500项,新孵化和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

  重点健全科技创新五大机制:

  (一)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以抓产业带企业,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支撑产业转型升级。一是深入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行动。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支持。围绕培育壮大“新字号”、改造提升“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鼓励支持“民字号”,以市场为导向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加强重大科技项目顶层设计,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组织实施50个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在新能源装备、卫星应用、优良作物品种、绿色食品精深加工等领域,突破一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推进生物产业项目建设,加快利民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打造生物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二是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行动。支持企业自建或与大学、院所联合组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院士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支持专利优势企业、专利示范企业创建。激发非公有制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新孵化和引进科技型中小企业500家以上,培育50家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为科技“小巨人”企业。

  (二)健全技术转移机制。发挥政府搭台、大学和院所创新、企业转化的“三位一体”螺旋架构的作用,推动科技成果省内落地转化与产业化。一是深入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大力开展科技成果招商和转化对接活动,充分发挥市地主导作用,抓住招商线索,促进意向对接,落实对接合同,盯紧产业化,全年实现省内落地成果500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115亿元。着力提升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孵化和转化功能,促进哈工大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在龙江落地产业化。充分发挥黑龙江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市场作用,建立起覆盖全省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集聚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服务成果转化对接、促进技术转移。加快科技和金融结合,搭建科技金融平台,集聚金融机构,新设立股权投资和债权融资2支子基金,专利权质押贷款新增支持2亿元,天使基金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项目20项。黑龙江省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采用后补助方式,择优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转化重大科技成果。二是深入实施科技园区建设行动。支持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打造全省最大的孵化经济群,加快产城融合,真正把哈尔滨的科技资源优势转变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优势。支持科技园区提档升级。大庆高新区加快发展超五百亿元、上千亿元的六大特色产业集群;齐齐哈尔高新区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完善服务功能;推动有条件的省级高新区晋升国家级高新区;支持黑河、绥芬河建设以对俄科技合作为特色的省级高新区。支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以建三江、哈尔滨等4个国家级和33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为重点,整合各类农业科技资源,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示范推广,把农业科技园区建成“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导区,打造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主阵地。

  (三)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以市场为导向配置创新资源,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一是深入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行动。充分发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作用,创新运行机制,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推动重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订产业技术创新规划和技术创新路线图,打造绿色食品、新材料、新能源装备、交通装备、机器人、卫星应用等优势产业创新链。二是深入实施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行动。进一步完善和发挥省科技大厦功能,支持科技服务业发展。组建科技服务业联盟,集聚成果转化、知识产权、投融资、生产力促进、科学数据等科技服务机构,创建科技沙龙,开展论坛、讲座、新产品新技术发布、成果推介、技术难题招标等科技服务活动。支持十大行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推进省属科研机构资源整合。支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 使黑龙江省以对俄科技合作中心为主体的各类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系列化和网络化。

  (四)健全科技创新创业激励机制。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推进计划,加强优秀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让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一是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行动。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加大省科学基金支持强度,重点支持20名45岁以下优秀科技人才承担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支持40名留学归国人员承担留学归国基金项目,支持100名35岁以下青年人才承担青年基金项目,培养和聚集一批能够冲击科技前沿的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支持人才团队建设。继续实施科研机构创新能力提升专项计划,支持省属科研机构加快建设高水平人才梯队。建设科技人才库,新培育科技创新创业团队60个。支持人才基地建设。推动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大庆高新区建设人才实验区;以提升孵化功能为核心,鼓励各地市、园区发展大学科技园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80家。支持对外科技交流合作。举办好第五届“哈科会”、“绿色食品”院士龙江行和产业论坛、海外学人黑龙江创业专题洽谈会,吸引高端智力资源服务龙江发展。支持科技人员创业。推进“千名专家下基层”行动,新组建一支工业领域科技特派员队伍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继续实施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鼓励科技人员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二是深入实施科技惠民行动。支持医药、环保等民生领域开展重大技术攻关,推进哈尔滨环保产业园和医疗器械产业园建设,组织实施“伊春北部林区林火远程监控系统应用与民生安全保障”等科技惠民计划项目。组织科技人员广泛开展群众性科普活动,开展好送科技下基层、科技活动周和科普基地建设工作,让先进技术和成果走进百姓生活。

  (五)健全公开透明的科技项目和资源管理评价机制。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科技管理科学化水平。一是改革科技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按照“钱随事走、集中力量、形成能力、解决问题”的原则,把资金用到刀刃上,促进政府引导支持和市场导向作用有效结合,建立财政科技投入与社会资金搭配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坚持科技立项由支持项目向支持方向、由支持专家向支持团队、由支持企业向支持产业的“三个转变”,完善项目生成机制。二是优化科技项目审批与管理流程。建立公开透明的申报、评审、立项制度,加强过程管理和信息公开。加强各类科技计划统筹协调与有机衔接,整合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全程记录、痕迹管理。加强财政科技专项资金监管,强化法人责任,健全绩效评价、动态调整和终止机制。建立科研诚信和“黑名单”制度,杜绝一题多报、重复资助等现象。启动建立科技报告制度,探索建立创新调查制度。三是推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科技资源共享平台要更多地整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服务机构等省级各类平台创新资源,更多地引入国家平台创新资源,形成区域资源与创新服务的集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