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访美 会撕破脸吗?

09.02.2015  14:05

德国总理默克尔定于本月9日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最近几天,就乌克兰局势,默克尔四处走,各种约:会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见俄罗斯总统普京,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表达出借政治途径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愿望。

乌克兰问题无疑是默克尔此次访美的焦点议题。不难看出,在乌克兰问题上,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与美国的意见分歧和利益差异越来越大,谈频次越高说明存在的矛盾越大。那么这次在美国,默克尔会不会与奥巴马撕破脸呢?

【默克尔先约普京】

本月5日,默克尔与法国总统奥朗德飞赴乌克兰,与乌总统波罗申科会面,合力推介德法两国起草的新和平斡旋方案。

6日,默克尔和奥朗德前往俄罗斯与普京会面。克林姆林宫发言人佩什科夫表示,三人之间的会谈“富有成效”。

现阶段,尚不清楚默克尔与奥朗德合推的方案具体内容。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政治解决、早日停火是重要条款。

也有分析人士猜测,此次默克尔与奥朗德可能“下血本”,以承诺乌克兰不加入北约甚至不加入欧盟为筹码,换取俄罗斯放弃对乌克兰东部民间武装的支持。只是,这种说法没有获得任何一方证实。

乌克兰危机爆发一年,欧洲的态度也经历了数次变化,从一开始相对谨慎,到之后与美国合力制裁俄罗斯,再到现如今态度有所软化,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怕蒙受更大经济损失。德法等欧洲国家与俄罗斯经济联系过于紧密,在天然气层面依旧对俄十分依赖,而为了制裁,很多德法大企业要撤资,包括西门子等一些大的企业及法国的金融企业、核心汽车企业,这些企业损失很大,而俄手中的“断气牌”对欧洲一直是如鲠在喉;第二,怕卷入更大军事冲突。目前乌克兰东部战事僵持不下,乌克兰政府军似有被压制迹象,一旦美国武器进入乌克兰,战事扩大,欧洲将面临与俄撕破脸甚至被迫卷入冲突的危险。

因此,与乌克兰地缘临近的德法乃至欧洲,在维护自身利益上肯定比美国要考虑更多,更现实,那么在乌克兰尽快实现停火才是务实的选择,这就需要在对俄态度上采取和缓手段,而不是强硬对抗。

正如默克尔7日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所说:“我认为,更多武器不会带来乌克兰需要的进展……这一地区已经有大量的武器。我坚定地认为无法通过军事途径解决这一冲突。欧洲陷入分裂有损所有人利益。德国愿与俄罗斯共同构建欧洲安全,而不是同俄罗斯对立。

【美欧各自盘算】

说完欧洲,再说说美国的态度。美国对乌克兰政府的真实态度很简单:我挺你,别怕俄罗斯,有我们呢。

美国对乌克兰的支持其实有一个预设好的前提条件,那就是想当然地把欧洲与自己捆绑在一起。

美国副总统拜登是这样说的:美国与欧洲现在必须作为一个整体和乌克兰站在一起,乌克兰需要我们的经济援助和支持。即使在战事紧张的情况下,乌克兰政府仍然在推进改革。这是美国与欧洲必须坚定团结的时刻,不能允许俄罗斯重绘欧洲地图。

随后,美国国务卿克里立马“站台”,称奥巴马将“很快”将就是否向乌克兰提供杀伤性武器作出决定。

小编不得不说,美国这样做不太地道,得利的是自己,吃亏的是欧洲。一方面,美国看热闹不嫌事儿大,明面上大谈“改革”、“民主”、“自由”,暗地里其实乐享乌克兰乱象带来的好处,给打压俄罗斯以堂而皇之的理由;另一方面,美国也希望通过借此聚拢一下“蠢蠢欲动”的欧洲盟友,重新构建自己在地区的影响力。

只是,美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德法等欧洲国家也有自己家里那本“难念的经”,冒着自身核心利益受损的威胁、选择一味跟着美国盲目与俄罗斯交恶,这样的举动实在太不明智。默克尔此次访美,预计就会试图说服奥巴马不要向乌克兰政府提供杀伤性武器,并且经政治途径为乌克兰局势降温,早日为乌克兰危机划上终止符。

有分析人士认为,默克尔已经与奥朗德达成一致战线,此次前往美国预计不会“温柔”了事。至于奥巴马会不会买账?只能说,奥巴马也有自己的考虑,毕竟还有总统选举等着呢,对民主党而言,在乌克兰危机中对俄罗斯取得优势也会成为加分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