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超:盯梢科级干部要把握好“度”

05.05.2015  11:47

  8小时工作时间外,想松懈怠慢触犯纪律?不行!贵阳市南明区特聘52名政治素养好的干部盯梢,专抓科级干部工作时间外违纪,加强对科级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管理。(5月4日《贵阳晚报》)

  干部的“八小时之外”是自由时间,去哪里做什么是他们的自由,但是,去哪里做什么往往会与官员的下场紧密相连。比如一个官员将下班后经常去酒店、开房、去KTV唱歌,那么,他必然会渐渐地失去党员干部的警觉,上钱权交易、权色交易的违法犯罪之路。

  贵阳市南明区聘人对科级干部盯梢,有防止官员受不良社会现象影响的善意,可以理解。不过,笔者以为,贵阳市南明区在出台这项措施后,一定要把握好两个度。

  首先,特聘人员在盯梢时应把握好“”。这个“”就是什么的情况可以去盯梢,什么样的情况不能去盯梢。比如一个科级干部在下班后接受别人宴请,比如科级干部违规使用公车,比如科级干部去开房或去KTV唱歌等等,有违法违规、违背社会道德的倾向或嫌疑时,特聘人员可以去盯梢;若科级干部全家外出散心,或个体行为非常明显时,就无需下功夫盯梢。当然,如何把握好其中的“”,这是非常关键的。

  其次,主管部门如何处理反馈回来的情况,也要把握好“”。比如特聘人员把一个科级干部和一名女性进了酒店的情况反馈过来,但无法确定他们的关系,主管部门应先侧面了解一下,再心平气和地找当事官员谈话,不能把气氛搞得很严肃。如当事人是一般的交际,无其他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主管部门可以对此提醒,给其打预防针。总之,在没有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不宜给科级干部“请喝茶”的压力。否则,就会出现两者负面情况:其一,科级干部被盯梢,消极工作。其二,想方设法找出盯梢人,打击报复。

  管管官员的“八小时外”,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也是对干部的关爱和负责,很有必要。不过,盯梢人别成了狗仔队,主管部门别成了“纪委”,才能把这项善意的制度落实好,才能走得更远。显然,这就需要各自把握好其中的“”,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