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下味道

19.09.2015  10:12

  龙下米粉是用最原始的方法榨出。

  女人用手将米粉一扎扎捞起。 

  将井水浸泡的米粉摊在竹排上。 

  乐观的严牛崽。 

  严林根扛着米粉到屋前晾晒。

    去过许多村庄,龙下的味道着实难忘。

    8月26日凌晨1点多,车进龙下。四周一片漆黑,空气中散发着一种特殊的味道。跟着这味道,走进村民严林根家,只见灶火熊熊,一口大锅冒着热气,他夫妻二人正忙个不停。一问才知,他们半夜就起床了,手里正在做的就是远近闻名的龙下米粉。当天晚上,赣江边上这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就有六七户人家在做米粉。

    峡江县水边镇龙下米粉以当地优质大米为原料,用当地清洁的深井水源,经浸泡、磨浆、滤干、煮馃、舂馃、榨丝、漂洗、摊晒、开浆、扎把等十余道纯手工传统工序制成,以其洁白细嫩、柔滑爽口、久煮不糊、久炒不碎、余香绵绵等特点而久负盛名。

    据记载,龙下村开基祖严日勤在明洪武元年(1368年)由浙江桐庐徙居该地,将米粉制作技艺传入峡江,龙下米粉成为风靡600余年的地方特产,曾被明朝嘉靖皇帝誉为“贡粉”,并冠以“忠贞米粉”。一直以来,龙下米粉盛名不衰,2008年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和许多村庄一样,现在龙下的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他们的父母则留在家中。只要天气允许,夫妻二人都会半夜起床做米粉,这已成为他们生活的常态。也正是靠着做米粉的收入,龙下人将孩子养大成人。村民严牛崽自豪地介绍,他培养两个孩子读完了研究生,现在还有两个孩子在县城读高中。虽然因家中盖楼房还欠着债,但他每天依然乐呵呵的。他也请过帮工,但没干多长时间人家就不愿再来了。他说每年下半年最累,因为此时不多做一些,到年底就无货可供了。

    清晨,各家熄了做米粉的灶火,忙碌了一晚上的女人们此时才得空伸一伸弯着的腰,男人们将身上的肌肉重新塞进上衣里,扛着一排排的米粉走向屋前的田地。太阳没有出来,有沿赣江而来的风吹过,一排排的米粉在田野里静静地晾着,龙下此时也安静了下来。

    离开峡江的那天早晨,我们像当地人一样,要了一盘龙下炒米粉,一口下去,便又想起龙下的味道了。(记者涂序理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