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龙南429户特困村民住进“幸福公寓”

29.10.2014  12:52

    大红的对联贴上,响亮的鞭炮点燃。10月27日,龙南县临塘乡大屋村喜气洋洋,在村民们的祝福声中,特困户赖月娣、刘细妹等5户人家搬进了村里新建的保障房“大屋新村”。到目前,龙南县94个村共建起429套保障房,基本实现了村村都有保障房,全县1721名特困群众从中受惠,住进了安全、舒适的新房。

    近两年来,龙南县大力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在政府的帮扶下,大多数群众喜迁新居。但该县在调查中发现,全县仍有近500户特困村民没有建房能力且又不愿离开故土,怎么办?龙南县兼顾普惠性与特殊性,坚持把“帮助最困难的群众,搬出最危险的住房”作为改善民生的重中之重,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鼓励各村因地制宜建设村级保障房,免费提供给困难群众居住,让他们既能住上新房,又能留在自己熟悉的村里生产生活。目前,全县已投入2145万元资金,在全县各村共建起429套保障房。

    “这是我的新家。”赖月娣的新家两室两厅、一厨一卫,面积不大却功能齐全,家里电视、电饭煲、电磁炉等家电一应俱全。因为长年患病,赖月娣一家生活极其贫困,她告诉记者:“做梦也没有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新房,再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了。家电、炊具、床铺等都是驻村‘三送’干部送的,自己没有花一分钱。

    龙南县的农村困难群体主要包括“两红”人员及烈士遗属和子女、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贫困残疾人等。他们因残疾、病痛等多方面原因,劳动能力较弱,没有稳定经济来源,生活过得艰难。为让他们顺利搬进保障房,该县通过多种途径筹集资金,按照每户3000元的标准,帮助困难户购置了床铺、桌椅、电扇、厨具等生活用品,由乡镇财政出资给每户每月免除一定数量的电费和水费。同时,各级政府积极协调,先后为300余名特困人员就地提供公益性岗位,并介绍有劳动能力的人到种养基地务工,以解决他们搬入新居之后的生活来源。

    临塘乡西坑村曹佳瑞夫妻都是残疾人,在政府的帮助下,今年初他们住进了村里的保障房“幸福公寓”,夫妻都担任了村里的保洁员,每月有1500多元的收入,还在公寓附近种了蔬菜、花生等经济作物。“现在日子越过越好,感谢党和政府!”曹佳瑞高兴地对记者说。(来源:赣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