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传统技艺面临失传 未来谁来接“桨”?

03.06.2014  11:15

  端午节,乐安河上龙舟竞渡,河畔人声鼎沸、锣鼓喧天。号子声、擂鼓声和岸上观众的助威加油声此起彼伏,场面甚为壮观。

  龙舟活动在赣东北地区已经延续了几百年,积淀了深厚的龙舟文化底蕴,也留下了很多关于龙舟的传奇故事。然而,龙舟工匠青黄不接,传统技艺面临失传境地。

   乐安河上龙舟竞渡

  端午节,乐安河上,伴随着阵阵鼓点,龙舟赛开始了。队员齐刷刷地挥桨,顿时水花四溅,桨起桨落,龙舟在水面上飞驰。乐安河畔,人山人海,呼声震天。

  据介绍,端午节,乐平、万年、鄱阳等地都有龙舟赛,以往清静的乐安河畔变得热闹非凡,两岸河堤上站满了前来观看龙舟赛的群众。

  “在乐平老家,已经10多年没有划过龙舟了,今年端午节感觉很过瘾。”从浙江绍兴赶回家的徐永峰说,从今年开始,乐安河沿岸很多村庄都有龙舟下水,从绍兴返乡划龙舟的有上千人之众。绍兴县柯桥镇,著名的轻纺城,来自我省的经营户就有1万人,而乐平人又占了其中的一半。虽然远离故土在外漂泊,乐平人却十分重视节俗活动。从2010年开始,他们请来家乡的造船匠,在绍兴制作了12条龙舟,在端午节期间赛龙舟。没想到,这项富有赣鄱特色的龙舟竞渡活动成了绍兴旅游部门向外力荐的端午民俗。

   龙舟工匠青黄不接

  随着经济发展,乐安河沿河村庄的多数年轻人外出求学或务工,当地龙舟制造业急速萎缩,龙舟工匠青黄不接,造船老艺人相继离世,传统技艺面临失传。

  目前在乐平市,能制作龙船的工匠仅在个位数,且都是年过60岁的老工匠。不少民俗专家担心,如果没有新人入行,龙舟技艺可能失传。

  乐平市乐港镇前畈村是当地有名的龙舟制作村,这个村四面环水,人人都会造船修船。如今在这个村落,只有一户张姓人家,世代以龙舟制作为业,在年复一年的尘世喧嚣中,默默守着这项众人放弃的手艺。

  刨木、拼接、扎龙根、入钉、试水……40多年来,这些场景一直是老人生命中最精彩的片段。老张说,造一条龙舟很复杂,要一个多月才能完成,利润也很少,加上订单减少,年轻人不愿入行,全村只剩下他还在坚守。

  临近前畈村的河西村,目前还有3位工匠从事龙舟制作。这个小小的岛村,最多时有船匠百余人。从今年3月份开始,工匠张贵包、张贵红忙得不可开交,日夜加班造龙舟。张贵包是当地龙舟活动的“老人”了,擅长木工,修船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负责维修附近十里八村的十几条龙舟。

  “一条龙舟卖价1.5万元。如果不包材料,只收工资6000元,一个师傅和两个帮手,三人要花一个星期才能做好。”张贵包说,今年他们已经造了10条龙舟。

   传统手艺后继乏人

  乐安河畔的万年县梓埠镇,目前仍有三个专门制作龙舟的团队。其中不乏两代人坚守手工造龙舟的家庭。

  在梓埠镇大路旁,有一个简陋的工棚,这里就是制作龙舟的场所。多年前,村里接近一半的村民都从事造船业,后来木船的生意日渐惨淡,很多人便开始转谋其他生计,但老徐却一直舍不得这门手艺,于是在村口搭建了大棚,开始了以做龙舟为业的生活。

  走进的老徐的船坊,五六套龙骨一样的模具摆放其中。平日,作坊里共有6名工匠,除去老徐父子两人,其余都是村里亲戚。

  据介绍,龙舟的传统制作工艺十分复杂,一条龙舟造下来差不多有100道工序,造船选用的都是上好杉木,大部分全凭手工制作,只有打磨船身时才用电动打磨机。

  老徐说,他今年共接到20多条龙舟的订单,每年端午前后,也是船厂生意最忙的时候。只有6个人的工坊,在繁忙的季节必须天天加班才能按时交货。但他的造船手艺早已在远近传开,万年、乐平和鄱阳等地都有客人慕名前来。乐安河龙舟竞赛取得好成绩的龙舟,很多都出自他的船厂。

  “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了,更加重视习俗活动。”梓埠镇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说,今年以来,梓埠镇龙舟制造作坊已卖出100余艘龙舟,救活了该镇仅存的几家龙舟制造作坊,古老造舟术也得到了传承。

  尽管如此,老徐仍担心,龙舟制造工艺复杂不易学,赚钱不多,年轻人不愿意入行,若干年后,还有这种用古老工艺制造的龙舟在河面上竞渡吗?

  来源:江西日报 记者 徐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