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启动 道教祖庭将露真容

07.08.2015  11:27
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启动 道教祖庭将露真容 - 上饶之窗
来源: www.srzc.com

  初步勘察显露出的玉皇殿北墙。

  8月5日上午,鹰潭龙虎山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正式启动。据了解,这是我国规模最大的道教遗址发掘。

  据史料记载,自汉魏道教在龙虎山地区兴起以来,道教传播不断壮大。唐武宗赐额“真仙观”,北宋徽宗敕改“上清观”,元武宗加名为“大上清正一万寿宫”,大上清宫由此得名。历经元、明、清,大上清宫规模不断扩大,屡经兴废。至清代康熙赐御书“大上清宫”匾额时,建筑规模达两宫12殿24别院,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成为天下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在道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1930年,大上清宫因一场意外大火被整体焚毁,遗址从此尘封于地下……

  前期论证 尘封的大上清宫静静地躺在那儿

  2014年6月,龙虎山景区有关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了大片古建筑遗迹,于是上报文物部门。省考古所与鹰潭市文广新局迅速组织考古队入驻现场。经省内专家认定,确定该遗迹为龙虎山大上清宫古建筑遗址。

  “从去年的初步考古勘察看,出土遗址建制与文献记载大体吻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说。

  前期考古勘察持续了半年多,揭露面积2500平方米,殿宇遗迹丰富,保存较好,揭露遗迹有玉皇殿、三官殿、偏殿、厢房、碑亭等等,并出土了大量宋元明清时期的瓷片及各类建筑构件。

  今年4月19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国家级、省级专家对勘察情况进行论证。专家们一致认为:前期的初步考古勘察科学规范,出土文物品种丰富,文物保护及时有效,学术意义重大;大上清宫遗址出土的宋元明清文物,反映了宫观从宋代至清代不间断延续活动的过程,是北宋以后龙虎山道教祖庭的主体;考古发掘揭示的大上清宫建筑遗迹体现了明、清完整的宫观建筑布局,是我国南方地区迄今所发现的等级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等级宫观建筑遗址。对这一结论,徐长青解释说:“勘察发现的遗址,揭示了以龙虎门——玉皇殿为中轴线的建筑群基址,有点类似于‘紫禁城’,与清代写实画家关槐的《龙虎山鸟瞰图》以及娄近垣《大上清宫全图》所绘吻合,说明现发现的遗迹,就是大上清宫明代遗存,是北宋以后龙虎山道教祖庭的主体。”

  后续发掘 让大上清宫的全身真容再现世间

  去年6月发现的大上清宫遗址,主要是清代、少量明代的建筑机制,其中一些建筑机制保存非常完好。这使中国考古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考古现场,清华大学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陶金认为,大上清宫是龙虎山为北京宫廷、皇家祈祷、做道场的一个地方。

  “这是一个重要的场所,目前2500平方米的发掘面积,只是整个大上清宫的一小部分。”清华大学建筑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副所长崔光海认为:现在的大上清宫遗址,真正发掘出来的只是核心区域,实际上整个建筑群应该有两宫24院,就是斗姆宫和上清宫,周围还有很多小道院,这样才是完整的格局。

  今年上半年,省考古所积极向国家文物局申报大上清宫遗址考古发掘申请,发掘申请顺利获得通过。为做好大上清宫遗址的现场考古发掘工作,省考古所认真编写了大上清宫遗址2015年-2017年考古工作计划,并对遗址的保护做了初步规划。

  徐长青介绍:接下来,考古队将围绕这一核心区域展开全面发掘。他还表示:“去年抢救性勘察证明,这个地方至少明代以来就是大上清宫祖庭,从出土的文物里面有少量的宋代遗存看,也表明此处在宋代也有一些活动,但更早的遗存和出土文物,尚未发现。我们今年发掘特别注重的一个方向,就是要有意识寻找比明代更早的建筑遗存,和当时使用的一些东西。”

  鹰潭市文广新局负责人告诉记者,龙虎山大上清宫,是中国的道教祖庭,是中华民族道教文化的根基。遗址的考古发掘,是鹰潭的一大喜事。鹰潭市决定,要把大上清宫遗址打造成为国家级乃至世界级遗址公园,让它成为鹰潭一张新的文化名片。为此,在全面考古发掘的同时,还将建设大上清宫遗址游步道,便于游人参观游览。

  严米金 江西日报记者 祝学庆 文/图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