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网评:龚全珍倾心为民坚守信仰胸坦荡

07.11.2013  12:10

   龚全珍倾心为民坚守信仰胸坦荡

        ——读龚全珍日记品龚全珍精神⑤

  熊传东

  56年前,她追随信仰,跟从丈夫,返乡务农从教,无悔建设家乡;90余岁高龄,她情怀不变,本色不改,始终严于律己,心系群众——龚全珍,原新疆军区后勤部长甘祖昌夫人,用自己的行动,生动诠释着为民务实清廉的内涵。

   【日记摘录】

  1966年:我怎样才算“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呢?

  1978年:我今后该干些什么?值得认真思考。劳动,参加哪些呢?学习点先进经验,这是本行,就是继续为教育事业做点贡献。

  1978年:从今天起开始当学生,要老老实实地学,勤勤恳恳地学,发现问题要多想想多听听,是否有道理,要当参谋或顾问,不能给人家增添麻烦、拆台,只能减少麻烦、补台。

  2013年:我看到衣橱里几件新衣服,自己也不愿穿,死后烧掉很可惜,不如现在送人,还可以穿,要抓紧时间送。

  2013年:此生惭愧的是党和国家、亲人对我的关爱,我回报得太少了,平日还感到自己尽力了,如今想想太少了,微不足道。

  托尔斯泰所言“信仰,是人生的动力。”我们要学习龚全珍,首先从她把信仰当作她永远追求的灯塔开始,因为信仰是她为之毕生坚守的终极目标。

  无论是在农村学校教书时期,还是离休之后的社区生活,龚全珍总是能用她身上的正能量来诠释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怀,几十年不计名利热于奉献,龚全珍早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她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但是,对于自己的评价,龚全珍却十分谦虚。

  信仰是共产党人的灵魂,是中国梦的核心精髓,更是奋斗9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赢得中国人民信赖和尊重的根基。而在龚全珍眼里,信仰是她的朴素人生,信仰是她的简单生活,信仰是她的踏实日子。

  “大家常说我帮人,其实我以别人为榜样,自己做得并不好。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我也受到了教育。”这是龚全珍时常勉励自己的话。

  故而龚全珍的儿女们也知道她的心思,“只要是老太太想做的事,我们不会拦着。只要是她的心愿,我们都会帮她完成。

  学习龚全珍,要自觉把学习她的先进事迹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结合起来,坚定信念、牢记宗旨,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同自己的本职工作结合起来。

  学习龚全珍,要深深地体会到,作为党员干部,工作是辛苦的,但也是光荣的。只有俯下身、扎下根,充分发挥出一名党员干部的作用,深得群众支持和理解,才值得大家学习。

  要特别学习她舍小家、顾大家,更体现了情系人民、忠于职守、忘我工作的优秀品质。学习她关心群众疾苦,尽职不越权、帮忙不添乱。

  学习龚全珍,学习她在社区工作期间,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

  《史记》有云:“盖世必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既有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为代表的非常之人,成就了非常之事,立下了非常之功。还有以龚全珍这样普通而不平凡的共产党人,一生默默无闻地坚守着对共产党人的信仰,她的信仰是朴素的,是单纯的,是简单的,是高尚的,是纯洁的,是崇高的……龚全珍的信仰永远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

  信仰是什么?对共产党人来说,信仰是毛泽东所指的“为人民服务”,是邓小平的“联系实际、团结同志、依靠群众”,是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是胡锦涛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习近平的“只要永不脱离群众,就能无往而不胜。”。

  对人民群众来说,可理解为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对责任的一种敬畏;对广大干部来说,上升到一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责任情怀;从个人角度来理解,党员所赋予的其实就是责任和义务。

  学习龚全珍坚持信仰,坚守信仰,追随信仰。因为,信仰绽放在龚全珍的朴素生活中,信仰镶嵌在龚全珍的平凡人生中,信仰铭记在龚全珍的火红心灵中。

  学习龚全珍先进事迹,要学习她一心向党的坚定信仰,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忠诚党的事业;学习她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不计个人得失,不为名利所累;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勇于吃苦,乐于奉献,拼搏进取;学习她无欲无求的难能境界,廉洁自律,坚守道德底线。

  我们既要学习龚全珍的模范和榜样,更要谈论当代共产党人的修养、品位、责任等。对信仰是牢记还是淡忘、是持守还是迷茫,这是检验我们每个共产党人合格与否的“试金石”。学习龚全珍不仅是我们的“试金石”,更是我们的一面“对照镜”。

  为什么要学习龚全珍坚守信仰的精神品质?因为,我们坚信共产党人不仅能救中国,而且还能振兴中国;因为,我们坚信共产党人不仅能改变中国,而且还能改变中国13亿多人民的幸福生活;因为,我们坚信共产党人不仅是一盏明灯,更是一座灯塔……她照亮了周围的人,照亮了更多的人,照亮了13亿多人民心……她是我们心中永远的“明灯”和“灯塔”……龚全珍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是我们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是我们学习的精神和力量。

  如今交通、通讯发达了,为什么一些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究其因,主要是对群众的感情淡薄了,只有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才能把党的群众路线走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要我们对人民有感情、以人民为中心,就一定能把群众工作做好。

  龚全珍以生活的榜样告诉我们,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做到“五换”:一要以心换心,讲真话,用真心贴近群众;二是以情换情,用真情打动群众;三要以身换身,置身群众,换位思考,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四是以实换实,说实话,办实事,莫搞虚情假意,莫搞说一套、做一套;五是以事换事,只要你为群众做得是好事,群众满意的事,群众也会自愿做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