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全珍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成员江仲俞讲述老人的“四种精神”

08.11.2013  11:24

  核心提示

  56年前,龚全珍追随信仰,跟着丈夫放弃都市优越的生活条件,返回莲花县坊楼乡沿背村务农从教,艰苦奋斗建设家乡;如今,已年过90的她情怀不变、本色不改,以将军为镜,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

  江西日报经济部副主任江仲俞因采访龚全珍老人而与之熟悉。从未知者到记录者,看似高不可攀的将军夫人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让他感到敬佩与折服。作为《龚全珍日记选》整理编辑者之一,他用“全、真、久、纯、远”五个字来概括龚老的“”,用“五面镜子”来诠释龚老本色不改,信念永存的一生。作为龚全珍事迹报告团成员之一,他此次赴京以《见证人格的魅力》为题目来阐述龚全珍这位新时期的道德模范,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的感人事迹!

  初识龚全珍

   他因工作结识龚全珍,从陌生到熟悉,从未知者到记录者,看似高不可攀的将军夫人身上所展现出来的人格魅力,让他敬佩与折服。

  新法制报:之前,除了从课本上知道甘祖昌将军的故事之外,你知道将军夫人的事迹吗?

  江仲俞:4月1日,省委书记强卫赴萍乡调研,一下火车便冒着蒙蒙细雨驱车近80公里来到莲花县,专程走访看望了龚全珍老人。这之后,我才对龚全珍老人有了一点了解。

  新法制报:第一次接触龚全珍,她留给你怎么样的印象?

  江仲俞:觉得她并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将军夫人,而是一个很普通的人,她很朴素,话不多,但思路清晰,非常谦虚,很尊重别人,是一个很慈祥的人,是一个有着丰富精神世界的人。

  新法制报:和老人接触多了,你感触最深的是什么?

  江仲俞:学习,老人90多岁了,还在坚持学习。我在报告中提到了,她经常购买中外名著,自费订阅10多种报刊,坚持收看电视新闻,关注国际国内大事。她几乎是虔诚地写着每一篇日记,她把写日记的过程,当作是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如果几天没写,她就认为这是脚步的停止,是心灵的放纵,这对她来说,是不可原谅的。每个月的14日,是老干部学习会;15日,是她所在的党支部会,这两个会,她从不缺席。我们还发现,在《龚全珍日记选》里,仅学习这个词,就出现了189次。

  新法制报:你觉得老人身上,最宝贵的是什么?

  江仲俞:坚守,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韧劲,特别是坚持了几十年做好事,写日记;传承艰苦奋斗的精神。

  日记中的龚全珍

   46本日记,展现出龚老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这些感人闪光的文字让读者倾听到了她的内心独白,触摸到了她水晶一样透彻的心灵。

  新法制报:怎么想到要将老人的日记整理成《龚全珍日记选》?

  江仲俞:我和同事多次采访过龚老,随着接触的增多,感情也随之加深。后来得知她有写日记的习惯,就有想法,整理她的日记,将她的精神发扬光大。而且整理日记可以方便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龚全珍事迹的过程中,更直接、更真实地了解龚全珍的精神世界,感受一名共产党员信仰的力量和本色的魅力,为深入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鲜活教材。

  新法制报:老人曾经说“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东西”,老人为什么后来又同意了呢?

  江仲俞:老人能够把日记拿出来,主要还是省委领导的高位推动;另外,龚老一家对江西日报社有感情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半个多世纪前,是江西日报第一个报道了甘祖昌将军回江西务农的消息。采访甘祖昌的记者有很多,但甘祖昌将军只记着江西日报记者的名字,这说明龚老一家对江西日报有着特殊的感情。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龚老很无私,我们认为她的日记对教育党员、干部和下一代,都是非常宝贵的教材,她考虑后,同意把46本日记交给江西日报暂时保管并授权江西日报整理。

  新法制报:参与日记整理出版工作,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江仲俞: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细细品读一篇篇、一本本日记,就像看到了龚老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历程,倾听到了她的内心独白,触摸到了她水晶一样透彻的心灵。她的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无我境界,让我深深敬佩。她普通的外表下蕴藏着高尚的品德,平凡的事迹中折射出不平凡的精神。她是新时期的道德模范,是永不褪色的共产党员。

  对我来说,整理龚老日记的过程,是继续受教育的过程,是精神的又一次洗礼。

  新法制报:日记面世后社会反响很大。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