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视网评:从龚全珍的事迹中感悟奉献的幸福

20.11.2013  11:17

  龚全珍,当全国人民都在学习这位让习近平总书记致敬的“老阿姨”时,我们不禁要问:“一个老人身上为什么有着这么强大的人格力量?”11月15日下午,省城兰州。当龚全珍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4位成员将这位老人的故事娓娓道来时,让听的人不仅深深感动,更多的是心灵的触动。(2013年11月18日《甘肃日报》)

  应该说,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活法,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追求,每一个人都有每一个人的选择,但是不管怎样,美好生活是人们共同的目标。对于龚全珍来说,也是如此。

  56年前,她追随信仰,跟着丈夫放弃都市优越的生活条件返乡务农从教,艰苦奋斗建设家乡;91岁高龄,她情怀不变、本色不改,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品德,彰显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如今,她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为民务实清廉的本色,如一面明镜,能让人对照寻找差距,如一剂良药,能让人净化心灵。正像报道中所说的,信仰是坚定的,奉献是美好的。这就是龚全珍一生的坚守,也正是她可贵、可敬之处。

  由此,也让笔者想到新中国诞生之初,伟人毛泽东对全党的号召,“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股拼命精神。”其实,这股“”、这股“热情”、这股“精神”,就是信仰、就是奉献。老一辈革命家徐特立在《论幸福》中说道,“一个人如果只图享受,不愿吃苦,不肯贡献,是永远不会有幸福、有愉快的”。也就是说,讲奉献,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党员干部应有的政治品格,也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体现,更是共产党人的最大幸福之源。

  正因如此,笔者认为,龚全珍的先进事迹,就像一面旗帜,告诉我们什么叫做奉献;就像一本教科书,教导我们如何去奉献;就像一个镜子,在她面前,那些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信条的人,显得那样渺小;就像一把尺子,面对她,那些习惯于斤斤算计、锱铢必较的人,显得那样猥琐。

  如此说来,一件物品若不能有益于人类和社会,便难以显示出它的价值,比如一支蜡烛不点燃而闲置,一袋大米不食用而霉烂,一间房子不住人而倒塌,那就是浪费。人也是一样。无私奉献不是痛苦,不是丧失,不是剥夺,而是爱心的流露,善意的升华,美德的弘扬。无私奉献使人充实、使人快乐、使人高尚、使人幸福。

  在这个意义上说,奉献是一种崇高的品质,是一种美好的行为。奉献的方式多种多样。“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这是鲁迅的奉献;“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是雷锋的奉献;“宁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这是铁人王进喜的奉献;“心里装着全体人民,惟独没有他自己”,这是焦裕禄的奉献。而“活到老,就要奉献到老。”则是龚全珍的奉献。

  在他们的身上,都体现出有一种幸福叫奉献。谁奉献,谁快乐;谁一时奉献,谁一时快乐;谁一生奉献,谁一生快乐。一个人奉献有多大,他享受的快乐就有多大。一个人若只为自己活着,那么他生不如死,生命永远黯淡无光,人只有面对平凡,懂得奉献,才能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意义。(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