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以下不穿裙 10℃左右“秋冻”停

09.11.2015  18:20

   “春捂秋冻”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养生方法,“秋冻”是指秋天不要急着添厚衣,要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耐寒锻炼,这样可以提高肌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但“秋冻”也不是提倡冻得瑟瑟发抖,应以“略感凉意,但不觉寒冷”为原则,要想“”出健康还大有学问。

   三秋“”不同。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仍高,显然“冻冻”无妨。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这时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尤其青壮年,应有意识让机体“冻一冻”,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晚秋早晚温差增加,常有强冷空气侵袭,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老少要慎“”。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自身调节能力较差,遇到寒冷刺激,身体会很快发生不良反应,易诱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人到老年,全身抵抗力下降,御寒能力减弱,寒冷刺激可导致支气管和血管痉挛收缩,不但易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旧病复发,甚至有些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等。所以,小儿及老年人“秋冻”当慎之又慎。

   有些部位不能“”。1.肚脐:很多女性喜欢穿露脐装,即使天气渐凉也舍不得换下。如果腹部长时间受寒气侵袭,就容易导致宫寒、痛经等病症,甚至造成不孕。如果是正在发育中的少女或幼女,有可能导致子宫发育不良。所以秋季女性要注意穿加厚内衣保护小腹。

   2.头:晚秋外出时最好戴帽子,洗头时用比平时热一点的水,在额头上渗出汗水时不能见风。头如果受寒,体内阳气会散失大部。心脑血管病人、四肢不温的人、易感风寒的人,尤其要注意头部温暖。

   3.脚:秋季应该穿稍厚一点、宽松、舒适、吸汗的鞋袜。尤其是早晨或晚上散步时,不可以穿一双拖鞋了事。脚部分布着人体6条重要经脉,一旦受寒,会引发感冒、气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疾病。

   4.关节:关节受凉会导致关节周围血液循环变差,甚至患上关节炎。

   外“”内“不冻”。“秋冻”指的是让皮肤接受外界气温的“锻炼”,至于内脏,是不能“秋冻”的。从保护脾胃角度来说,爱吃冷面、瓜果、冷饮的人秋季要注意节制了。此外,皮肤温度过低必将影响血行通畅,女人秋天里如果穿着太少,身体的血液容易淤滞,长期如此脸上就会长斑,脸色也不好看了。

   16℃以下,不穿裙装。仲秋之后,街上还有不少时尚女性身着裙装,这并不科学。很多女性平时就有手脚冰凉的问题,到了冬天更是如此,这说明她们身体寒气较重,在秋季更需要注意防冻,千万不要因为爱漂亮迷恋裙装而被“裙装病”盯上。所以在16摄氏度以下,女性最好不要穿裙装了。

   此外,天气转凉后,腰肌劳损、韧带损伤、关节炎、外伤等骨科疾病的症状会加重,有这些旧伤的人,或是一到天凉就感觉关节有痛感的女性,也不适合再穿裙装,应尽量穿长裤,再戴上护膝等防护用具。

   总之,晚秋当户外早晚气温降低到10℃左右时,就应该结束“秋冻”了,否则容易惹病上身。 ■ 常怡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