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天朗气清 2万人提前扫墓

30.03.2014  13:10

鲜花成低碳祭扫主角

  昨日阳光明媚,又适逢周末,虽然距离清明节还有一个星期,但是我市各大墓区已经出现了扫墓人流小高峰。据不完全统计,昨日有近2万人前往瀛上墓区、梅岭世纪园等各个墓区扫墓。我市推广文明祭扫、错峰祭扫、网络祭扫,我市网络祭祀网址为http://www.ncqsmy.com:81/。

   鲜花成低碳祭扫主角

  昨天上午9点不到,记者来到灜上墓区路口,发现不少市民已祭扫完毕,陆续往回走。在路边,还有不少人在挑选祭品。

  “菊花3元一朵,十朵28元。”见记者在观望,其中一个摊主很热情地招呼记者,“这几年都提倡文明扫墓,今年特别强调灜上墓区不能焚烧纸钱燃放爆竹,用鲜花代替纸钱爆竹再好不过了!”摊主说,昨天上午两个多小时,她就卖出了将近200朵菊花。就在和记者说话间,她又做成了3笔生意。

  记者在琼山公墓门前看到,这里同样有不少人在销售鲜花等物。但记者发现,部分商贩除了销售菊花、纸花外,还继续销售爆竹、纸钱等传统祭奠物品。“今年我市发出灜上墓区‘禁燃禁鞭’后,爆竹纸钱的生意都不好做了。”其中一名摊贩告诉记者。

  青山墓园工作人员袁先生告诉记者,今年扫墓带鲜花的人增多,带贡品的人少了。该墓园清洁人员告诉记者,一个上午下来,垃圾清扫车上也只有一小半的垃圾,且多是一些树叶、泥土、花瓣等。

  “用鲜花祭奠不仅仅寄托我们对先人的哀思,而且还低碳环保。”今年77岁的范大爷说,他今年就是用菊花祭奠老父亲。

   设15个祭品换鲜花的置换点

  记者注意到,今年市民祭扫的速度明显比往年要快,一些市民从进入墓园祭扫到离开,前后不过20分钟。“主要是不用烧纸钱之类的,节省了很多时间。”前来祭扫的市民徐先生说。

  记者观察到,在前往灜上墓区的道路上,“鲜花祭故人”等宣传标语贴在道路两侧较为显眼的地方。“我们在松鹤路全线张贴文明祭扫通告以及悬挂横幅标语,倡导文明祭扫。”市殡葬管理处工作人员说,4月2日至8日期间开展“祭品换鲜花”、赠送“黄丝带、心愿卡”等活动,在前往灜上墓区的4个公交车上车点、松鹤路和各墓区共设置15个置换点,引导文明祭扫新风尚。

  记者昨日是步行来到灜上墓区的,一路上不时能看见私家车快速地从身边开过去。记者注意到,通往墓园的道路两侧停满了汽车。从车牌照看,有本地的,也有湖南、上海、南京等地的。在青山墓园大门口,记者发现,这里的小型停车场停满了车辆,几乎没有一个空位。“上午8点多钟就停满了,现在想停车就只能停在马路两侧了。”在青山墓园门口,工作人员这样告诉记者。

  由于清明将至,扫墓人增多,为了维持秩序,市殡葬管理处增加了人手。“目前我们已经聘请了200多名工人,他们将在4月2日至8日清明期间在各个墓区巡查。”市殡葬管理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特别是今年起,灜上墓区实行禁止焚烧纸钱和燃放爆竹,“新增的这么多工人,不仅仅要维护好墓园的环境,而且将前往墓区的公交起点站,劝阻市民不要燃放烟花爆竹和焚烧祭品。

   特意从上海赶回来扫墓

  在青山墓园西侧一个角落里,一对中年夫妻和一个孩子静静地站在一座墓碑前。墓碑上的照片上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人,墓碑上的文字显示,逝者生于1937年。

  “今天一家三口特地从上海来到南昌为父亲扫墓,在园区附近买了六束菊花,父亲生前最喜欢数字‘6’了。”中年男子吴先生告诉记者,他父亲是南昌人,而他母亲是上海人,如今他们一家都生活在上海,但父亲去世前执意要葬在南昌,“于是,每年清明节前后,我都会带家人来祭扫。

  在墓园的另一角,市民陈阿姨和丈夫正在细心地为墓碑上的字“描红”。陈阿姨告诉记者,这个墓是她公公和婆婆的,他们去世已经好几年了,“每年清明都会来祭扫,纸钱、鞭炮什么的都没带来,只带了几束亲手折的纸花。”(记者 李海燕 马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