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地震、大额捐赠 2015年公益关键词盘点

25.01.2016  15:44

    有人说,2015年对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来说是多事之秋,希望与哀伤、发展与阵痛交织在一起;也有人说,2015年是构建慈善产业生态系统的滥觞之年,新的秩序,新的希望已经初露端倪。但是无论如何,2015年都将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新华公益选取了公益慈善领域十个关键词,带你一起来盘点过去的2015年。

  1、尼泊尔地震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地震引发世界关注,壹基金、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爱德基金会等公益机构迅速反应,第一时间组织救援队奔赴尼泊尔开展救援工作,

  有评论称:“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民间反应最快、规模最大的一次海外救援行动。”在经过雅安、鲁甸等多次灾害救援的锻炼之后,这次地震救援,中国的民间救援力量向着规范化和专业化方向迈出了一大步。

  2、公益学院

  4月26日,由民政部和清华大学联合发起的研究机构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成立,清华大学教授王名出任首任院长。11月12日,由深圳市亚太国际公益教育基金会主办的深圳国际公益学院成立,王振耀受聘为深圳国际公益学院院长。

  清华大学公益慈善研究院定位是“打造国家级的公益慈善研究智库”,以此增强咨政建言能力和国际话语权。深圳国际公益学院则“填补了我国目前尚无独立公益慈善教学专门学院的空白,为我国培养慈善管理人才、构建公益慈善知识体系的发展写下里程碑一页”。

  无论是打造公益智库,还是培养公益人才,这两家机构的成立对于建立健全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研究体系与人才培养体系都是一个利好消息。

  3、大额捐赠

  4月28日,2015中国慈善榜在京发布,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以124亿元的捐赠位列中国慈善家榜首,荣获新一届“中国首善”称号。而据“胡润2015年华人慈善报告”的数据,共有46位华人大慈善家历年捐赠超5亿。

  与此同时,一条“八成大额个人捐赠流向境外”的消息引发公众热议。有分析称,境外慈善机构在捐赠税收方面的政策,可能是中国的大额捐赠人向海外捐赠的主要原因。

  11月17日,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在“第四届中国公益论坛”上说,依照目前的体制,如果马云要捐赠100多亿元,就得先拿出二三十亿用来交税。

  看来,想要化解这一难题,还有待慈善法的出台,以法律形式建立相关的税收配套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