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称西方误读中国9.3阅兵:过度耸人听闻

02.10.2015  20:28

  参考消息网10月2日报道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9月10日发表了美国西东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汪铮的题为《外国对中国阅兵的分析是如何忽视要点》的报道,编译如下:

  北京纪念二战结束70周年大阅兵引起了全球关注,引发了国际媒体和中国观察人士的众多讨论和评说。不幸的是,对阅兵的许多分析和解读出人意料得耸人听闻、肤浅和解释过度。

  这种解释过度有许多原因。一个例子是,人们通常试图把特殊庆典或政策行动与当前事件联系在一起。但是,他们忘了像举行阅兵这样大规模行动的决定是相当长时间以前就作出的,因此与当前事件的联系可能并不存在。

  许多有关9月3日阅兵的报道宣称,北京想要利用这次阅兵转移人们对股市和中国经济问题的关注。但尽管阅兵在9月3日进行,但举行阅兵的决定却是在很久以前作出的。正式宣布阅兵是在2015年1月,今年春天伊始,参与阅兵的部队就开始训练和准备工作。

  尽管任何政权在举办大型活动时都会有多重目的,但总会有一个主要理由。组织者在举办这种展示活动时也会在头脑中设想主要目标观众。人们应该尽量避免忽视主要原因,而不是把重点放在次要目标上。

  9月3日举行的阅兵只有3个小时,但却是整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动员。实际上,解放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都参加了阅兵。当人们对此次阅兵发表评论时,不应该忘记近年来解放军内部发生的情况。对中国最高领导人来说,阅兵具有重新鼓舞解放军士气、帮助提高在人民眼中的形象和内部稳定性的重要目的。

  因此,阅兵本身是对解放军的大规模动员。阅兵的一个特别之处在于有56名将军积极参与,后者在阅兵前的几个月里参加所有训练,与士兵们一起接受检阅。这是一次强调共产党对解放军绝对控制的权力展示。任何认为阅兵主要是为北京的外交政策服务或者是向中国邻国展示力量的解读都忽略了举行阅兵的主要原因。

  误读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人们经常用自己的文化和历史框架来理解别国。对一个像美国这样不举行阅兵的国家来说,理解北京的行动有一些困难,因此假设肯定有一些特别意义就会引发人们的兴趣。许多有关阅兵的评论自然而然就假设北京只不过是利用二战结束70周年来作为宣传目的。对许多美国人来说,70年前是太久以前,跟当前政治毫无关联。但在历史记忆上,中国的记忆太长,而美国的记忆太短。

  人们不应忘记,二战是发生在中国国土上的一次可怕的暴力战争。在那场战争中,日本人占领了900多座中国城市,中国遭受了14年的外国侵略和战争摧残。中国政府的确利用这段历史作为工具和资源进行动员。然而毫无疑问,这段中国历史和许多中国家庭最黑暗时期的悲伤故事传了一代又一代。实际上,最近几周,人们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最流行的做法是发布关于这场战争和他们经历的家庭故事与照片。简单地把纪念二战看作政府宣传是不对的。这也是此次阅兵得到了许多中国人强烈支持并且许多人对外国和西方媒体有关此事的报道感到愤怒的原因。

  9月3日的阅兵主要是出于国内目的,尽管国际媒体推断这是外交政策的延伸。中国正在崛起为主要世界大国,因此北京的任何行动或言论无疑都会受到密切关注和解读。这样大规模吸引眼球的阅兵也自然会吸引许多注意力,但外国人应该意识到过度解读是不负责任的、有风险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这经常会导致误读和误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