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站旁超市售问题糕点 4种食品配料完全相同
法制晚报讯: 近日,有读者向《法制晚报》反应,位于北京站东北侧恒基中心首层A号的彰德府食品超市(以下简称彰德府),销售的江米条、萨其马、蛋糕、小蜜糖麻花等食品,包装上的配料完全一致。
本报记者对该食品调查发现,其经销商“北京市瑞丰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丰祥)电话为空号,其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新房子67号”的地址也找不到“瑞丰祥”。
而制造商“天津市静海县富祥食品厂”则否认生产加工过这些食品,其生产许可证编号也被盗用。
读者报料 4种食品 配料竟相同
7月17日早晨,周女士到北京站送侄女。她到北京站广场北侧的彰德府超市选购面包、蛋糕等作为早饭。侄女上车时只带走了面包和水,其余的留给了周女士。
周女士回到家中,无意间发现其带回的江米条、萨其马、蛋糕、小蜜糖麻花等4种食品的“配料”竟然完全一致,都是豆、花生类、精盐、植物油、调味品。
于是,她上网进行了查询,发现江米条的主要原料是糯米粉、麦芽糖;蛋糕的主要原料是面粉、鸡蛋;萨其马的主要原料是面粉、鸡蛋、蜂蜜;小蜜糖麻花的主要原料是面粉、蜂蜜。
4种食品的配料中根本没有豆、花生。她怀疑这4种“瑞丰祥”的食品涉嫌造假,于是便拨打了彰德府的服务投诉电话要求退货,然而,对方认为食品没有问题拒绝退货。
本报调查 认为没质量问题 超市不给退
7月20日,根据周女士的反映,记者来到位于北京站前广场东北侧的彰德府超市。
彰德府是一家专门经营食品的超市,由于毗邻北京站东侧过街天桥,前来购买食品的顾客很多。记者很快在超市西北角的货架上找到了周女士反映的4款食品。记者注意到4种食品的重量相同,均为180克,售价也一样,同为7元。
记者仔细查看4种食品的标签后发现,4种不同的食品不但“配料”相同,而且“营养成分”中的内容也完全相同。于是,记者在分别选购了4种食品后找到该超市工作人员要求退货,超市工作人员以食品没问题为由拒绝了记者的退货要求。
工作人员看过食品标签后告诉记者:标签是厂家贴上去的,食品也是厂家送来的,超市客流非常大,厂家每天都要送货,货是新鲜的,质量不会有问题。
标注经销商 电话空号地址找不到
记者注意到,4款食品包装上的标签所印的制造商都是天津市静海县富祥食品厂,食品生产许可证号为QS122318010017。经销商是北京市瑞丰祥有限公司,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新房子67号,电话01083609921。
记者首先拨打了食品标签上瑞丰祥的电话,结果显示是空号。于是,记者决定实地查找,并于7月21日来到位于南四环花乡桥附近的新房子村。
新房子村是个位于城乡接合部的城中村。由于靠近北京花乡二手车市场,聚集了几十家轮胎门市部。记者找遍了该村的所有街道,都没有找到67号,也没有找到瑞丰祥。
记者转而求助该村治安联防队。治安联防队员张某告诉记者,新房子村里原来没有门牌号,现在的门牌号是20多年前排序的,由于近些年来的搭建,村里出现了多个出租大院,出租大院的门牌号大部分都是自己命名的,一般人根本不知道,就是本村人也不一定清楚。
对于67号,张某和多位联防队员都表示不清楚。但对于“瑞丰祥”,张某倒是有印象。他说2002年村里是有一家北京瑞丰祥食品加工厂,地址就在原新房子屠宰场那。
张某等联防队员曾经去过这家工厂,规模很小,只有七八个人,几台烤箱,以生产糕点为主,2009年新房子村不准食品加工企业注册,随后瑞丰祥就不知去向。张某告诉记者,现在新房子村已经没有一家食品企业了。
根据张某的指点,记者来到新房子村东南角的原屠宰场的位置,这里已经变成多家出租大院,出租大院内没人知道瑞丰祥。
标注制造商 否认生产过该食品
该4款食品的标签显示,制造商为天津市静海县富祥食品厂(以下简称富祥食品厂)。7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静海县王口镇团结村,也就是富祥食品厂的注册地址。
经村里人指引,记者在村北一条胡同里找到了富祥食品厂,负责人刘洪彪接待了记者。当他看到记者带来的购自彰德府的4款食品后,立刻表示这些食品绝不是富祥食品厂生产的。
刘洪彪告诉记者,富祥食品厂是一家坚果加工食品企业,主要产品是“裹衣花生仁”,目前正在北京市场销售的“口口香”牌裹衣花生仁就是他们的产品。
刘洪彪说,食品标签上的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确实是他们的。不过,他们从没有生产加工过糕点类食品。为了证实这一说法,他带记者查看了生产加工车间。在生产加工车间,记者看到除了转炉(炒制坚果的设备),并没有烤箱类的设备。刘洪彪说,眼下是夏季,坚果类食品销售是淡季,目前厂子已经停止了生产。
在富祥食品厂记者了解到,该企业自2011年起已经改名为天津市富祥坚果食品有限公司,不再叫天津市静海县富祥食品厂。
对于为何这4款食品都印有富祥食品厂的字样,刘洪彪分析认为,对方肯定是他的熟人,不排除曾经销过他的食品,对他的企业有所了解。
刘洪彪对记者带去的食品进行了拍照,他希望与记者合作尽快找出造假者,并表示一旦找到造假者,富祥公司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业内人士 以经销商身份出现 包装信息直接抄
找不到经销商,也没有制造商,4款食品是如何进入超市的?记者找到了一直从事食品经营的业内人士吴宏(化名)。
吴宏现在是一家商贸公司的老板,本市多家车站超市正在销售的预包装食品,都是他的商贸公司经销的。他向记者披露,造假者常以经销商的身份出现,其中也包括他自己。
他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告诉记者,目前他经销的饼干、午餐小面包和老北京蛋糕,都是自新发地食品市场批发采购的散装食品,回来后再进行小包装。至于生产商和食品生产许可证都是他从其他食品包装上抄录的。
根据规定,食品在进入超市时,经销商需向超市提供营业执照、产品质量检测报告以及与制作商签订的加工协议等。由于大部分超市只要提供复印件就可以,结果给经销商造假创造了机会。吴宏承认,他所经销的食品,与制造商签订的所谓加工协议大部分都是假的。
难道不担心被发现后受到查处吗?他告诉记者,假冒制造商不会选择本地的,一般都选择外地厂家,除了厂家,一般人是很难察觉的。
吴宏看过记者带去的4种食品后,马上断定其经销路数与他的完全相同。文/本报暗访组
记者举报 食药监部门 下架问题产品
今天上午,记者带着从超市购买的食品,来到东城区建国门街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所对此事进行投诉举报。食药执法部门依照程序,立即赶到现场进行检查。
在超市内,执法人员当场发现了记者暗访所发现的“问题食品”,包括江米条、蛋糕和小蜜糖麻花,共计3个品种82件。
超市负责人随后拿出了一份供货商的营业执照,但执法人员很快发现营业执照上面的名称与商品包装名称不一致。
在依照程序对相关商品进行下架封存后,执法人员对其他情况还需进一步核实。(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