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指三季度单季上扬15.40% 股指期货不是“坏孩子”

30.10.2014  13:32

制图:李姿阅

沪深股市29日再度上演强势冲高大戏,尽管两市涨幅至尾盘有所收窄,但依然维持高位震荡走势。截至收盘时,上证综指报2373.03点,上涨1.50%,成交2250.67亿元;深成指报8090.68点,上涨1.28%,成交2321.89亿元。

安永报告称,上证综指三季度单季上扬了15.40%,领涨全球主要市场。进入第四季度的首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再度创下新高,投资者信心高涨。

股票现货市场的这一表现,让人忍不住重新打量金融期货市场。在沪深指数重新上扬前,因为太长时间的徘徊,股票市场上不断有声音把股市的下跌,归于股指期货的存在。如今,沪深300股指期货仍在运行,但是,现货市场的行情却节节攀升,让相关质疑难以自圆其说。实际上:股市的涨跌主要与基本面有关,与股指期货关系不大,股指期货真的不是“坏孩子”。

沪深300期指已成全球第四大股指期货产品

与人们对股指期货的误会相反,股指期货正在发挥其独特的作用,而这些作用人们往往不够重视。

自2010年4月16日上市以来,沪深300股指期货市场交投活跃。上市至今,总成交5.29亿手,总成交金额391.5万亿元,日均成交48.79万手,日均成交金额3606亿元。从单个产品的交易量来看,沪深300期指已成全球第四大股指期货产品。

与此同时,沪深300股指期货运行质量不断改善,成熟度逐步提高。上市至今,沪深300股指期货与现货高度拟合,价格相关性高达99.9%,收益率相关性也达到94.5%。交割日合约价格始终围绕交割结算价微幅波动,走势平稳,没有出现对到期交割合约的炒作。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功能的逐步深化,股指期货对股票市场的良性作用日益显现:提高股市内在稳定性,股市波动率显著降低。股指期货上市前后对比来看,沪深300指数波动率下降了40%,涨跌超过2%的天数分别下降了59%和59%。股市波动极值范围大幅缩小,上市前后四年间沪深300指数单日最大涨跌幅比上市前分别下降了45.96%和31.73%,系统风险明显下降,单边市特征显著改善。

同时,股指期货有效提升股市核心竞争力,吸引和推动各类机构长期资金入市。截至2014年10月17日,91家证券公司、93家基金公司、8家信托公司、30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33家期货公司、113家私募基金公司和8家保险公司已经开户交易。这倡导和培育了成熟投资理念,促进散户占多数向机构占主导转变,促进短期投机向长期价值投资转变。通过股指期货上市前后对比发现,沪深300成份股日均换手率从1.89%下降到0.52%,降幅达72.49%。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介绍,股指期货正日益广泛应用于各类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加快机构产品创新和业务创新。证券公司、期货公司、部分私募基金利用股指期货对冲手段,设计基于保本、套利、流动性管理和绝对收益策略的理财产品。据不完全统计,自2010年4月16日至2014年4月16日,1768只券商资管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4.7%,其中,使用股指期货的217只平均年化收益率达到9.44%。广大中小投资者已经通过机构间接参与并分享股指期货带来的制度创新红利。

金融衍生品实力决定市场竞争力

作为一个新的投资品种,股指期货还年轻,不可能让所有投资者理解,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清醒,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衍生品的规模和实力,决定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最终竞争力。”东证期货高级顾问方世圣说。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胡俞越分析,期货是基础衍生品,是金融产品创新的基本原料。有了金融期货等市场基础配套工具,市场机构就能够根据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利用金融期货等工具对股票、债券等传统投资品种进行分解组合,使产品收益和风险特性与客户收益预期和风险偏好相适应,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个性化金融服务。没有这样的产品,对资本市场的发展极为不利。

在全球几大资本市场上,股指期货推出时不同程度遭到过质疑或指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股指期货经济功能的认识加深,股指期货迅速成长为现代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基石。在境外的多个金融危机中,股指期货也多次大显身手,为许多投资者提供了“逃生舱”,成为投资者规避系统性风险最为倚重的工具。

中国的金融衍生品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四年有余,目前,只有沪深300股指期货、5年期国债期货两个产品,国外成熟的股指期权、汇率、利率等金融衍生品仍是空白。

中金所董事长张慎峰介绍,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贸易国,积累了庞大的社会财富,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金融业资产总额超192万亿元,银行存款113.6万亿元。与此同时,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等重大金融改革深化,经济金融风险管理需求十分迫切,亟须加快发展金融期货市场,提供一个功能完备、安全高效的金融风险管理平台。

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研究院副院长汤珂也认为,中国投资者应走出对金融衍生品的认识误区,并利用好这些对冲工具。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