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金融数据“感冒” A股市场马上“打喷嚏”
7月份金融数据比以往晚了一两天。这让市场惴惴不安。果然,央行昨日披露的7月份金融数据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新增信贷创55个月新低,其它数据也“惨不忍睹”,机构之前的预测均“脱靶”。受此影响,上证综指就势拉出了一根“阴十字星”。跃跃欲试要由熊转牛的A股,难道就这样被信贷拉住了后腿?
对这样一份数据清单,央行也坐不住了。数据刚刚披露不久,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进行了解读,核心意思是今年6月和7月的数据合并来看,各项指标仍处于正常状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仍处在合理区间,货币政策“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取向并没有改变。
印象中这是央行对异动的金融数据反应最快的一次。以往央行也曾对一些敏感数据进行解读,但往往是第二天通过新华社以专访的形式进行。
央行的这种改变对昨日的上证综指产生了积极影响。从昨日上证综指分时图看,在央行于10时20分左右在其官方网站公布7月份金融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后,指数出现了一波快速下跌,跌幅达到1.3%。而在11点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对7月份主要金融数据进行解读后,上证综指就结束下跌,开始反弹。截至昨日收盘,上证综指以微涨1.28点报收。
这个现象说明,处于“酝酿牛市”(这是《证券日报》8月11日的判断)阶段的A股市场是极其敏感的。但对渐已成势的A股市场来说,要想轻易改变其运行方向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信贷会拉住A股市场的“牛腿”吗?
市场显然是多虑了。央行的解释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而且市场人士与央行的观点基本一致,这种现象并不多见。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7月份金融数据下滑主要还是受季节性的影响,并不是收缩的信号。单就7月数据来看,是不可持续的。下半年资金面预期略有收紧,但是全年来看是基本稳定的。7月金融数据不可能成为“杀牛刀”。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管清友则认为,二季度货币密集宽松后,央行对债务风险和潜在通胀压力的担忧而开始收紧信贷。但未来经济下行压力犹存,在经济底线思维约束下,异常“紧”的数据难以持续,下半年货币政策维持中性。
其实,在经济、信贷和股市三者的关系中,经济运行状况才是决定股市走向的决定性因素,信贷投放的多寡反映的是其结构问题,并不会而且不能直接影响股市的走向。
上证综指昨日的异常表现只是在为必要的调整找一个借口。因为上证综指在上行过程中还有8个点的跳空缺口未补,按照技术派“逢缺必补”的理论,上证综指的调整是必然的。调整完成后,才会酝酿出更大的上升空间。
越来越多的因素开始支持A股上行,比如,ETF期权临近、沪港通要来,这一“内”一“外”两大平台将托起A股市场的蓝筹股;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虽未完全解除,但PMI等先行指标转好预示经济走出低谷已为期不远;货币政策在定向调控、精准发力的基调下,信贷投放想必不会低到哪里去,且融资成本会逐步降低;财税政策则是越来越积极。
从以上这四方面因素看,A股向上冲只是刚刚起步,7月份金融数据充其量只是让它打了个“喷嚏”。
官方微信 | 人民微博 | 官方微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