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案时间更快了 “85后”法官冒头了

06.03.2015  12:19

  春节过后的第一周,南昌市西湖区法院里没有往年互相拜年的喧闹,立案大厅、审判法庭、执行局办公室一派繁忙。仅4个工作日,该法院就开庭审理了近20件案子,发出执行通知书百余份。

  去年,我省出台《法治江西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要求完善司法责任制,促进公正高效廉洁司法,建立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西湖区法院作为省城老城区的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该院自去年10月开始试行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压缩审判流程,大胆起用年轻法官,极大地激发了全体法官的办案热情,结案时间较以前平均缩短10天以上,多办案、快办案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法官办案更快了

  桃花庭是西湖区法院案件数量最多的法庭,一年的案子有1000多件,按照以往的流程,庭里每个法官判完案子后都要交给庭长刘英生审阅签字。“以往普通的案子就让承办人简单汇报一下,如果案子简单,看一眼就可以。”他说,除非碰到非常复杂的情况才要开会讨论。

  这样的审阅方式,无疑是粗放的,但又是无奈的。一个案件结果要生效,不仅要给庭长签字,还要上呈副院长,遇上谁出差,流程就得卡住。一来一去,少说十几天。

  2014年10月,西湖区法院一改传统的庭室分工模式,按业务功能划分为25个审判合议庭及执行组,每个审判长与两名助理法官组成一个合议庭,对案件全权负责。案件立案后,法院随机分案至合议庭,审判长独立决定案件适用的审判程序、开庭日期,并组织庭审、调解、合议等各种审判活动。审判结束后,案件不用呈交庭长和院长签字,审判长当场就可以签字生效。仅这一项改革,法院的审判时间就缩短了10天以上。

  法官责任更重了

  审判长权力更大了,但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因为除了一些法律硬性规定的案件,如拘留、查封、扣押等需要院长签字外,大部分案件判决生效书上签署的只有审判长一个人的名字。

  以往,法官们在审判时,常有一种“出了问题,还有领导顶着”的心态,遇到棘手一点的案子,习惯性地会“呈请庭长(院长)审阅决定”。但从2014年10月开始,西湖区法院的法官们都感觉更忙更累了,因为他们必须花更多精力去做足案件功课,才能判好、判准。

  为了保障案件审判的准确性,法院会通过审判长联席会、审委会、审管办等监督部门,加强对法官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完善制约机制。

  法官年龄更轻了

  西湖区法院办案效率提高,除了得益于审判流程的压缩,还有大家办案热情的提高,特别是一群“80后”,甚至“85后”法官。

  去年10月,通过内部公开选拔,一批年轻的法官脱颖而出,成为新任审判长和执行长。整个选拔过程公开透明,面试官来自全区多个单位,面试结果现场公布。在这次选拔中,有50岁的老法官落选审判长,也有26岁的新法官成为执行长。

  1988年出生的卢日久是吉安人,2010年大学毕业后来到西湖区法院,是全院资历最年轻的法官之一。去年10月,他通过选拔成了执行长,带领4个人一起办案,其中不乏40多岁的执行员。

  身份的变化,让这个小伙子成熟了很多,也积极了很多。卢日久说,在春节前一周,自己的团队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1点后,但成效也非常显著,抓了10个“老赖”,帮助申请执行人讨回了不少钱。

  以前,整个西湖区法院每月执行案件近30件。如今,像卢日久这样的执行团队,法院共有4个,每个团队每月执行案件近20件,执行总数翻了近3倍。

  江西日报记者 陈 璋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