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案时间更快了 “85后”法官冒头了

06.03.2015  17:24

  春节过后的第一周,南昌市西湖区法院里没有往年互相拜年的喧闹,立案大厅、审判法庭、执行局办公室一派繁忙。仅4个工作日,该法院就开庭审理了近20件案子,发出执行通知书百余份。

  去年,我省出台《法治江西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要求完善司法责任制,促进公正高效廉洁司法,建立主审法官、合议庭办案责任制,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

  西湖区法院作为省城老城区的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该院自去年10月开始试行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压缩审判流程,大胆起用年轻法官,极大地激发了全体法官的办案热情,结案时间较以前平均缩短10天以上,多办案、快办案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法官办案更快了

  桃花庭是西湖区法院案件数量最多的法庭,一年的案子有1000多件,按照以往的流程,庭里每个法官判完案子后都要交给庭长刘英生审阅签字。“以往普通的案子就让承办人简单汇报一下,如果案子简单,看一眼就可以。”他说,除非碰到非常复杂的情况才要开会讨论。

  这样的审阅方式,无疑是粗放的,但又是无奈的。一个案件结果要生效,不仅要给庭长签字,还要上呈副院长,遇上谁出差,流程就得卡住。一来一去,少说十几天。

  2014年10月,西湖区法院一改传统的庭室分工模式,按业务功能划分为25个审判合议庭及执行组,每个审判长与两名助理法官组成一个合议庭,对案件全权负责。案件立案后,法院随机分案至合议庭,审判长独立决定案件适用的审判程序、开庭日期,并组织庭审、调解、合议等各种审判活动。审判结束后,案件不用呈交庭长和院长签字,审判长当场就可以签字生效。仅这一项改革,法院的审判时间就缩短了10天以上。

  [1]  [2]  下一页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