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颂寒:“南大”何以让两所大学撕破脸皮?

06.07.2015  12:05

  6月底,南昌大学发布由江西省教育厅核准发布的章程,将“南大”定为自己的学校简称。这引发了部分南京大学师生的不满。有南京大学师生指出,2014年12月,经教育部核准发布的《南京大学章程》,已规定南京大学简称“南大”。有南京大学网友就认为,南昌大学在此种情况下还在章程中使用“南大”简称,就令人费解了。(7月5日《新京报》)

  北大和清华两所名校为了抢夺高考状元不惜撕破脸皮的硝烟还没散尽,如今南昌大学和南京大学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争夺战,而争夺的焦点定在了学校简称“南大”上,那么谁更有理?

  本次争吵的焦点在于,6月底南昌大学由江西省教育厅核准发布的章程,将“南大”定为南昌大学的学校简称。而南京大学马上便有师生站了出来,认为南昌大学此举存在名誉上的侵权,于是两者在网上掀起了新一轮的争夺战。

  之所以两所大学宁愿撕破脸皮也要争夺“南大”的归属权,笔者认为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南大”所具有的深层含义。中国容易根据地理位置来划分地域性标志的大学,例如北京大学被称作“北大”。而“南大”极容易联想成南方的标志性大学,因此不管哪所学校成功获得“南大”的归属权,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更加接近地方性标志大学的深层含义。“南大”给人的联想不亚于中国南方最好大学,这对于学校和学生而言,都是典型的脸上贴金的。学校在往后的招生过程中,容易更好的吸引优秀生源。

  两所大学如此不甘示弱的争夺“南大”归属,也是当下的一种商业模式,对于肖像权的看重。占有了让人联想翩翩的校名,就等于占有了在招生上的优势高地,两者对于“南大”归属权的争夺,归根结底还是对于生源的抢夺,以及优秀生源可以带来的国家科研项目的经费。

  那么,究竟“南大”二字真正能够提高学校的综合实力吗?笔者认为,拥有“南大”自然对于学校的长远发展是有利的。因此,南昌大学才愿意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抢夺“南大”二字作为学校的简称,也是为了学校的长远利益发展。当一个学生说自己是南大毕业的,自然会让人觉得比南昌大学毕业的更加光鲜。

  但是,学校在争夺“南大”归属权的时候,不能本末倒置。决定一个学校真正实力的,绝对不是学校的简称。而是学校本身培养出的人才、学校的师资水平、学生的就业率以及学校的科研成就。就算最后没有抢到“南大”的归属权,若是在这些方面做到国内一流,又怎么需要担心自己学校没有好的生源和经费呢?

  南昌大学和南京大学之争能够理解,但是,争夺的时候不能够丢失两所学校应有的“君子之约”,更应有理有据而不能在网上形成两所大学学生互为阵营对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