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看武宁]多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武宁成绿色崛起的样本

20.08.2015  23:44


多举措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武宁成绿色崛起的样本


中国最美小城的武宁(图为八音公园)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8月20日南昌讯(记者 良保)“好想在武宁有个家”。这是很多来过武宁的人发出的心声。连日来,记者通过实地采访发现,武宁的美,不仅得益于上天的恩赐,更重要的是得益于武宁人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其号称“中国最美小城的武宁”当之无愧。

  “致力绿色崛起,建设幸福武宁”是新一届武宁县委确定的发展战略,把建设“生态武宁”作为履职的重要着力点,坚持“绿色履职”。那么,武宁县领导干部是如何推进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据了解,近年来,武宁不仅实施了最严厉的措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制定、出台了相关规定,从蓝天到山上、水里,从工业到农业,从城市到农村,全方位、立体式给以保护;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呵护山水武宁这块生态福地。

  “2013年以来,县政协围绕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秀美乡村建设、污水处理厂建设等课题开展调研协商献策活动5次,提出意见建议80余条;围绕渔业养殖、砂石开采、森林保护等方面,提交大会发言材料3篇,提交提案15件,反映社情民意13条。”武宁县政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为了保护好西海一湖秀水,武宁县先后派人到浙江千岛湖等地学习保护湖区先进经验。聘请国内权威科研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来县编制庐山西海武宁辖区渔业发展规划。并制定庐山西海生态渔业发展规划分近期(2013—2015年)和中期(2016—2020年)两个阶段。发展生态渔业,将庐山西海作为重要水源地加以保护,坚持渔业发展与城市建设、旅游协调发展。

  “为加强水资源管理,我县制定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到2015年全县用水总量控制在1.85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0%,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0.5、水功能区达标率80%以上,饮用水源区达标率100%。” 武宁县水利局水资源股股长陈勇对记者说。


清江罗洞果业园市民摘葡萄


千岛竟秀

  加强推进生态保护既是一项发展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既是一项政治责任,也是一项法定义务。为此,武宁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第一副组长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并成立生态办,主抓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目标管理考评制度,把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作为两条“高压线”,两项指标完成情况及“九项整治”工作纳入全县年终目标管理考评。

  实行政绩督查制和行政问责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资源属地保护与管理,对环保违法行为实行“零容忍”。认真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县政府与各乡镇和相关企业签订污染物减排责任状,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两高一资”的项目一律不批不办,从根本上控制新的污染源产生。

  还专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关于推进绿色生态县建设的实施意见》、《武宁县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决定》等一系列保护生态的制度规定,使生态环境保护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此外,武宁县通过宣传引导、全面创建,提高了群众的文明意识和主人翁思想,让人人都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变“要我保护”为“我要保护”。比如,以前的林农现在不再砍树卖钱,而是把山林当成风景林来培育,并且自觉加入护林员行列,发现猎杀野生动物、偷盗林木等破坏生态行为及时举报。


原生态山水——长墅源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生命线。

  记者手记

  记得省委书记强卫曾说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科学发展绿色崛起的生命线;如果为一时发展而污染了老百姓赖以生存的水、土壤和空气,那我们就是千古罪人。

  而武宁这个“中国最美小城”,在工业发展轰轰烈烈的时代浪潮里,他们没有去破坏生态,选择了坚守一方水土,在保护和推进中将其拓展为经济发展的模式与动力,成为江西绿色崛起的“武宁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