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网4月21日:高铁呼啸而来 江西如何演绎速度与激情?

21.04.2014  12:32
        源文链接: 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14/04/21/013052428.shtml

  时速350公里,相当于波音飞机的起飞速度。这也是即将诞生的“江西速度”。

  今年,我省首条高铁——沪昆高铁杭长段通车(南昌至长沙段计划今年9月底开通,南昌至杭州段计划在年底开通)。尽管有些姗姗来迟,但是,对于地处内陆的江西而言,从城铁迈向高铁,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高铁带来的改变,不仅仅是时空距离,更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借势高铁,上饶加速度掉头向东,从“内陆腹地”变成了“门户城市”;萍乡快速向西,融入“长株潭”成为现实。横贯赣鄱东西,沪昆高铁正在重构江西的“经济版图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铁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高铁也是一把“双刃剑”,资源的流入与流出的概率等同。到底是流入还是流出,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把握住。

  向西, 萍乡加紧融入“长株潭

  萍乡市湘东区老关镇登官村,江西最西边的小村落。翻过一个山头,就是湖南省醴陵市东富镇。

  去年底,一则消息打破了这个村庄的宁静。不久之后,这里可能会变成一个开发区,这个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村庄或将整体搬迁。

  登官村,由此成了赣湘两省合作的“前沿阵地”。

  谋划已久的“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已经起步。整体上大致规划出30平方公里的区域,计划在毗邻湖南浏阳市与醴陵市的湘东区、上栗县,各划出约15平方公里范围,作为试验区。

  村民王世和说,登官村有2400余人口,大部分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对于村里建开发区,绝大部分村民都表示认同:“以后可以在家门口打工了。”如今,不少村民在一公里外的醴陵市东富工业园上班,那里,一个总投资达50亿元的玻璃项目正在建设。

  “南昌开会,长沙消费。”这句萍乡人嘴里的顺口溜,也说明萍乡与湖南“地相近、人相亲”的紧密。然而,尽管萍乡距离长沙仅一个小时车程,但是,多年来却始终在“长株潭”的大门外徘徊。

  因为高铁,“长株潭”终于向萍乡这个“异姓成员”打开了一扇门。

  萍乡市中心城区以北约5公里处,一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坡。如今,在日夜不停的机器轰鸣声中,沪昆高铁萍乡北站雏形已见。距离登官村不过几分钟的车程。

  萍乡市发改委有关人士告诉记者,自去年初萍乡市首次提出“赣湘开发合作试验区”概念后,萍乡市已经与长沙、株洲市进行过多次接触,三方都有意齐心推动。“毕竟,高铁开通后,萍乡到长沙只有20多分钟的车程,这种紧密联系很难被行政区划所割裂。

  4月10日,萍乡、株洲两市政府举行对接洽谈会,就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规划构想、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政策落实以及合作框架协议签订等事宜进行了磋商。

  萍乡市发改委有关人士说,按照工作计划,4月底之前萍乡与长沙、株洲要完成合作框架协议的签订;争取在下月底,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奠基、授牌,这一构想正式落地。

  萍乡将与长沙、株洲一道,争取试验区享受两地叠加政策扶持和优惠,适时将“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提升为国家级区域合作战略。同时,引导双方优质企业异地发展优先选择落户对方产业园区,并共同推进跨界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等。

  上述人士认为,“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新模式的探索,是融入“长株潭”的机遇,让萍乡避免被边缘化的危机。

  萍乡,这座赣西“小市”,因煤而兴,也因铁路而立。109年前,江西第一条铁路的开通,奠定了萍乡中国近代工业发祥地之一的地位。百余年后,正在谋求转型的萍乡,再一次迎来了发展机遇。

  向东,上饶要从“内陆”变身“门户

  玉山,沪昆高铁入赣第一县。这个居赣浙闽三省交通要冲,素有“两江锁钥、八省通衢”之称的小县,又站在了高铁时代的潮头。

  占地2000亩的玉山电商产业园正处在火热的建设期。江西朗辕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廖建斌看着不断“长高”的两栋大楼,憧憬着未来的巨变,“5年内要做到5亿元的营业额,逐渐把产业链的各个环节转移到这里。”一年前,他把企业从上海搬到了玉山,距离高铁站仅500米。

  朗辕电子商务公司目前有10余位高管负责玉山的业务,每周都要多次往返玉山、上海。廖建斌说,高铁开通后,玉山与上海几乎可以达到“同城化”的条件,这对吸引上海高端人才有明显优势。

  不到一年的时间,从无到有,当地吸引了15家电商企业入驻,淘宝网、阿里巴巴等电商大鳄也有浓厚的兴趣。玉山县电商产业园招商办主任刘涛说,电商企业扎堆落户玉山,首先是因为高铁缩短了与江浙沪的距离,到杭州只要1小时,因此,长三角电商集聚区的人才愿意到玉山工作。

  实际上,高铁沿线县、市,都急于像玉山一样,找到高铁与新兴产业的最佳契合点。

  沪昆、合福,两条高铁穿境而过,上饶成为全国第二个有高速铁路十字交会的城市,一跃成了中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由此,上饶实现了从“内陆腹地”向对外开放合作“门户城市”的转变。

  上饶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说,摊开地图,以上饶为中心,以200公里内半径画一个圆,这个圆覆盖了数千万人口,高铁枢纽使上饶成为上海“近郊区”、海西“后花园”。现在,最为关键的是,如何能够打好“高铁牌”。

  找准定位,才能借势高铁。上饶确立了打造成四省交界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物流中心,全国光伏、光学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生产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的产业转移承接示范区,沿海地区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全国著名的文化生态旅游地的工作思路。

  我省正着手在上饶与浙江的边界建立浙赣产业园,把上饶推向江西东部重要增长极的位置。在上饶高铁站所在区域,一幅“高大上”的高铁经济试验区蓝图已徐徐展开,包括金融中心、研发中心、总部经济、大型贸易中心、电子商务等。

  面对高铁带来的巨变,上饶要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融入“长三角”和“海西经济区”,争取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真正把上饶变成上海的“近郊区”和海西的“后花园”。

  正如上饶市委书记陈俊卿所言,无论我们是否准备充分,“高铁时代”都将呼啸而来,机遇从不会被失去,你错过的,别人会接住。

  向好?向坏?取决于能否抓住机遇

  最近几天,萍乡市旅游局局长朱艳珍忙着准备参加月底在上海召开的旅游推介会。即将通车的沪昆高铁,是今年最大的亮点,这将出现在推介宣传册最醒目的位置。

  “高铁的开通极大地缩短了时空距离,拓展了萍乡的旅游客源地半径。”朱艳珍说,高铁把萍乡拉进了珠三角与长三角的“2小时经济圈”,借势高铁开通,湖南、上海、广东等主要客源市场是今年的推广重点。

  然而,高铁并非“一好百好”。火车一响,是带来黄金万两,还是带走万两黄金?这取决于各地能否练好内功。

  朱艳珍认为,“高铁时代”使空间和时间距离大大缩短,对旅游发展而言,也存在“通道化”危险。游客的机动性增强了,自然对旅游产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上海游客到萍乡,觉得不好玩,乘高铁不到半小时,就可以转移到长沙。

  高铁是一把“双刃剑”,每一条高铁的开通,给沿线城市带来的并不是简单的兴奋。

  1964年,日本新干线通车后,一些区域加速兴起,而有些地方则快速没落。其中包括很多中小城市逐步走向“边缘化”,人力、资本等要素更多地涌向东京等大城市。

  2011年,京沪高铁建成通车,由于其扩充了北京和上海高端服务业的辐射半径,“虹吸效应”导致济南、徐州、南京等大城市的高端服务业向京沪转移。

  江西财经大学一学者表示,高铁沿线城市在与发达城市的竞争中,如果不能发挥比较优势,城市间不能错位、互补发展,就可能出现“虹吸效应”,原本有限的生产资源反而向发达地区流动。因此,许多城市对于高铁时代的到来是“喜忧参半”,既希望缩短与大城市的时空距离,更大程度上接受经济辐射,同时,又担忧辛苦养大的“孩子”被大城市“抱走”。

  这些教训,也让我省的“高铁城市”有了强烈的危机感。

  “高铁开通已进入‘倒计时’,留给我们的准备期不多了。”上饶市委书记陈俊卿说,如果被动应对、消极等待,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就可能擦肩而过,甚至面临“虹吸效应”的挑战,将经济要素向大城市抽离。

  “边缘化、矮化、通道化这就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严峻的形势。”萍乡市委书记陈卫民坦言,紧邻“长株潭”的萍乡周边都是“高个子”,如果我们不加快崛起,就会被矮化,而高铁开通,我们没有自身的产业,没有自身的经济特色去应对,容易被通道化。

  从浙赣省界至赣湘省界,沪昆高铁途经我省上饶、抚州、鹰潭、南昌、新余、宜春、萍乡7市的28个县(市、区),设11个车站。

  江西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朱丽萌说,这是一条贯穿我省东西向的大动脉,未来或将崛起一条“高铁经济带”。改变的不仅仅是某个单一城市,也在重构江西的“经济版图”。

  如今,显然没有人会去质疑一条高铁对于一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带来的改变。只是,向好,抑或向坏,取决于我们能否把握住机遇。

  本报记者 郑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