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当天南昌26万人瀛上扫墓 市民为文明祭扫点赞

06.04.2014  16:15

 

清明当天南昌26万人瀛上扫墓。

 

市民纷纷购买鲜花用以祭扫。

 

以往的瀛上墓区“乌烟瘴气”而如今只看到鲜花与黄丝带,空气清新。

 

在瀛上再也听不到此起彼伏的鞭炮声。

 

    4月5日,清明节当天,瀛上墓区迎来清明祭扫高峰期,记者从市殡葬管理处获悉,清明当天,南昌市有近26万民众来到墓区扫墓祭祖。今年也是南昌实行《关于清明、冬至期间在瀛上墓区禁止燃放鞭炮、焚烧祭品的通告》的第一年,清明节当天虽然人流依旧,与往日不同的是,墓区没有了此起彼伏的鞭炮轰鸣声,空气也变得非常清新。 

 

   文明祭扫深入人心 市民:今年清明清清爽爽

  记者来到瀛上墓区看到,前往瀛上墓区祭扫的市民依然是人头攒动。与往常不同的是,沿街摊点上摆放的不再是鞭炮、纸扎祭品,取而代之的是鲜花与黄丝带。来此扫墓的市民手里都捧着一束束的鲜花,再也看不见以前全副武装,头戴浴帽,脸戴口罩,手拎着鞭炮、纸钱、纸扎祭品的景象。瀛上墓区的空气也变得清新起来,不再是乌烟瘴气。

  “以往我们来扫墓都要燃放鞭炮、焚烧纸钱,这也是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传统。今年墓区里没有了‘乌烟瘴气’的感觉,往年扫墓大家都焚烧纸钱,空气中弥漫着灰烬,人人都够呛,也都有赶紧烧完赶紧走人的想法,而今年不同,大家都是带着鲜花前来祭祖的,空气清新,而且没有鞭炮的嘈杂声,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在清明节的时候,感受到瀛上墓区空气的清新。”在灵山墓园扫墓的王先生向记者表示,如今大家都做到了文明祭扫,不再像以前一样燃放鞭炮,焚烧纸钱,说明禁鞭禁燃深入人心,今年是清清爽爽的清明节。

   设15个祭品换鲜花的置换点 引导文明祭扫新风尚

  记者观察到,在前往灜上墓区的道路上,“鲜花祭故人”等宣传标语张贴在道路两侧较为显眼的地方。“我们在松鹤路全线张贴文明祭扫通告,悬挂横幅标语,倡导文明祭扫。”市殡葬管理处工作人员说,4月2日至8日期间,我们在前往灜上墓区的4个公交车上车点、松鹤路和各墓区共设置了15个置换点,开展“祭品换鲜花”、赠送“黄丝带、心愿卡”等活动,引导文明祭扫新风尚。

  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今年的清明节最大的感受就是没有以前那么累了,以前来扫墓祭祖,先燃放鞭炮,然后还要烧纸钱,烧祭品,来扫墓就跟完成任务一样,回到家里就跟“打完仗”的感觉,而今年带一束鲜花,静静的跟逝去的亲人说说话,这才是对亲人的思念,而且花的时间还比以前少很多。

   瀛上墓区垃圾大幅减少 环卫工人大“减负

  记者在瀛上墓区看到,除了只有掉落的树叶及花瓣外,墓区整体干净整洁,没了以前灰烬漫天、垃圾遍地的景象。

  “今年实行禁鞭禁燃以后,垃圾比以前少了很多,以前烧纸灰烬满天飘,清理起来也很困难。如今大家都是带鲜花来祭扫,撒撒花瓣,我们清理起来也很方便,我们搞卫生负担也减轻了。”环卫工人魏大妈对记者说。

   文明祭祀多样化 清新清明节靠自觉

  随着时代的变革,扫墓祭祀形式已然经过了多番演变,并不局限于燃放爆竹、焚烧祭品这一种古老的形式。市民政局社会事务处蔡艳告诉记者:“现在南昌市的各大社区也正在慢慢的以多样的形式进行文明祭祀宣传,比如家庭追思会,市民自己在家中进行默哀追思、网络祭祀,还有许多相关网站都支持网民注册账号建立网络灵位,通过发表追思文章、上传亲人遗照等,以一种心理形式来进行祭祀追思。

  此外,还包括社区座谈和社区公祭等多种形式,社区公祭就是一部分家庭把家中逝者的遗像共同摆放在一个指定的公共场所,大家以朗诵、默哀等形式一起来祭祀。

  南昌市殡葬管理处主任叶松说,文明祭祀能够进行下去,这与广大市民的高素质、高觉悟是分不开的,也十分感谢市民的理解和配合、帮助和支持。(记者 余益)

6月29日停电公告
  6月29日6:00--10:00110kV广南中国南昌
6月27日停电公告
  5:00--12:00110kV青山湖变洪都中中国南昌
关于2018年5月我市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的通报抄告
各县区委、县区人民政府,市委各部门,市直各单位,中国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