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禁燃鞭炮禁烧祭品 南昌瀛上空气总体优良

08.04.2014  12:39

  核心提示

  清明小长假期间,尽管南昌市瀛上墓区出现60万余人次祭扫者,但因禁止燃放鞭炮、禁止焚烧祭品的禁令出台,取而代之的是鲜花与黄丝带等文明祭扫用品,墓区空气质量总体为优良。据悉,南昌市其他墓区将逐步推广“禁令”。

  

陵园设置专门的香纸、鞭炮回收池。图/江南都市报记者郭胜

  清明期间,在南昌市瀛上墓区,很多市民响应文明祭扫的号召,手捧鲜花前往墓区祭扫。文/图 江南都市报记者李龙

   祭扫·变化

  空气优良墓区少了烟火味

  中国江西网讯 韦小宏、江南都市报记者王鑫、实习生蔡佳萌报道:往年清明、冬至期间,由于大量燃放鞭炮及焚烧祭品,南昌市瀛上墓区的空气质量总是令人担忧。今年南昌市发布燃放鞭炮及焚烧祭品的禁令之后,瀛上墓区在清明小长假期间空气质量总体为优良。

  南昌市环保局提供的瀛上墓区清明期间空气质量数据显示,4月4日至6日,瀛上墓区空气质量总体为优良,与全市均值基本相当。“以4月5日11时50分的数据为例,经监测当时PM10的浓度为91微克/立方米,PM2.5的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墓区的空气质量还稍好于全市总体的空气质量。”南昌市环境监测站副站长樊孝俊告诉记者。

  “虽然以前没有对瀛上墓区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但大量扫墓人员燃放鞭炮和焚烧冥币,从感官上都可以感受到空气质量较差,许多人戴口罩扫墓就是明证。”樊站长说,南昌市环保局首次在清明节期间监测瀛上墓区空气质量,是为了用数据来说明燃放鞭炮、焚烧冥币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同时还能作为科学依据来制定相应的对策。

  樊站长告诉记者,由于先前媒体的广泛宣传,墓区内燃放鞭炮和焚烧冥币的现象几乎绝迹。“这说明文明祭扫、环保祭扫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祭扫·措施

  措施得力劝导220人次

  中国江西网讯 虞超伟、江南都市报记者何柳斌报道:4月7日,记者从南昌市城管委了解到,清明期间,南昌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出动执法人员580人次,在瀛上墓区周边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成功劝导携带禁燃物品者220人次。

  南昌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黄跃生告诉记者,为了倡导文明祭扫、低碳环保,保证墓区不出现销售鞭炮等祭品的行为,该支队每日凌晨4时就提前介入,组织人员对墓区内的各类违规行为进行整治,确保在早晨6时前全部清理到位。

  据统计,清明期间,南昌市城管综合执法支队的执法人员整治占道行为200余起,拆除简易搭建22处,取缔侵占道路绿化带行为37起,给广大市民创造了一个路通街净的祭扫环境。

  祭扫·现象

  花价飙升比往年贵不少

  中国江西网讯 江南都市报记者罗晨曦报道:与以往相比,今年瀛上已不见祭扫者头戴浴帽,脸戴口罩的景象,他们卸下“武装”,带着鲜花和黄丝带来到逝者的墓前,以一种简单、绿色的方式扫墓。

  在松鹤路中段,一块写着“倡议:一元钱扫墓”的指示牌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摊主说,他们是来自江西财经大学的学生,为了提倡“文明祭扫”的理念,特地制作了上千张印有各式祭奠的卡片,民众可以在上面写下悼词,每张只需1元钱,方便又环保。今年是南昌实行《关于清明、冬至期间在瀛上墓区禁止燃放鞭炮、焚烧祭品的通告》的第一年,许多祭扫者在为这一政策点赞时,却为墓区的花价犯起了愁。记者从进入墓区开始,就沿着松鹤路一直向西行走,沿街有很多摊主在卖鲜花,可价格却比往年高出了好多倍,往年菊花仅一两元一朵,今年4月5日,瀛上墓区的菊花价格则变成5元~10元一朵,但依旧抢手。祭扫者罗先生称,提倡文明祭扫固然是好事,但也希望能买到相应的替代品,且价格不要太高。

  祭扫·趋势

  禁令有效其他墓区将推广

  中国江西网讯 江南都市报记者廖济堂报道:4月7日,记者从南昌市民政局了解到,清明期间,南昌瀛上墓区迎来60万余人次前来祭扫。

  南昌市殡葬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南昌人清明祭扫讲究“前三后四”,4月2日就有3万人次来到瀛上墓区祭扫,4月5日清明节当天,祭扫人群达到高峰,一天就有33万人次前来祭扫,接下来几天还将有部分市民前来祭扫。

  “市民对‘禁令’的支持度,超乎我的想象,让我非常感动。”南昌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瀛上墓区内的3个墓园外,南昌还有7个墓园。目前,瀛上墓区已经有了成功的尝试,南昌将逐步在其他墓园推广清明、冬至期间禁止燃放鞭炮、禁止焚烧祭品的做法。

  祭扫·扫描

  鲜花绿树中祭奠众逝者

  

  中国江西网讯 4月5日清明节,许多市民带着鲜花、黄丝带、水果等来到西山万寿陵园祭奠已故亲人。极少数市民带来的香纸、鞭炮,陵园及时安排专人进行了劝阻、回收。前来祭扫的市民在轻音乐的伴奏下,在鲜花、绿树丛中祭奠逝者。 文/图 江南都市报记者郭胜

  即时·点评

  文明祭扫 渐入人心

  清明节那天,笔者的一位朋友从瀛上墓区扫墓回来时说,今年的墓区禁止燃放鞭炮和烧纸钱,她觉得这个举措非常好,与往年烟雾弥漫、纸灰满天飞的场景相比,鲜花祭奠更显庄重和肃穆。之前,本报关于文明祭祀的相关报道都在向市民们传达一个观念:有爱不觉天堂远,不管什么样的方式祭奠逝去的亲人,都是为了传递对逝者的思念。

  所以,我们才更加坚定地倡导文明祭祀。从今年首次开始的墓区禁燃措施来看,这一规定还是得到了大部分市民的肯定与认同的。当然,改变祭祀方式的根本还是在于转变思想观念,我们都很清楚思想观念的转变,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社会的发展必定会对传统的民俗和方式形成冲击。正因如此,文明祭祀应该长久地坚持下去,形成新的民俗和社会风气。当烟火飞絮不再满天飞,当空气更好环境不喧嚣,我们对逝者思念及追忆更不容易受打扰,我们对逝者的祭奠会显得更庄重和肃穆。 ◎王琼

    来源:江南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