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四风”问题易反弹 7个“不得”是禁区不能碰

11.09.2015  01:11

  “不得违规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收送‘红包’;不得用公款赠送月饼、烟酒等节礼,不得违规发放津贴补贴和奖金;不得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不得参与用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和健身活动,不得出入私人会所,不得利用职务影响要求旅游景区免费安排旅游。”9月6日,省纪委就防止中秋国庆期间“四风”问题反弹发出通知中明确的这7个“不得”都是公职人员踩不得的“地雷”!9月9日,记者梳理发现,节假日“四风”问题易“发作”,仅今年以来我省纪检部门公开通报的近20起收送“红包”案件中,超一半在节假日发生。

  收送“红包”

  戴着人情往来面罩 超一半在节假日发生

  案例1:省国土资源厅副厅长陈祥云违规收受“红包”问题

  经查,2014年春节期间,陈祥云收受某私营企业主“红包”2万元。2014年10月,陈祥云得知有关人员被查后,将收受的2万元现金上交到省廉政账户。根据有关规定,经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按照组织程序,免去陈祥云省国土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职务;经省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给予陈祥云党内警告处分。

  案例2:抚州汤显祖纪念馆馆长陈伟铭违规收受“红包”问题

  经查,抚州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副调研员兼汤显祖纪念馆馆长、党支部书记陈伟铭于2015年2月18日(除夕)上午,收受其单位聘用人员家属一公司经理张海乐所送“红包”1万元。5月7日,经抚州市纪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给予陈伟铭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按程序免去其领导职务,违纪款上缴市财政。

  ●解读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仅今年以来,我省纪检部门公开通报的近20起收送“红包”案件中,超一半在节假日发生。

  “节假日腐败往往戴着人情往来的面罩,隐蔽性、危害性更大。”省纪委相关负责人说,中秋国庆期间,全省各级干部、公职人员凡遇送“红包”的,要坚决拒绝,坚守底线。

  [1]  [2]  [3]  下一页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