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的冬至寿宴

24.12.2019  12:44

        本报记者 齐美煜

        鄱阳县银宝湖乡和平村,是一个有着近6000人口的于姓大村。受宗族文化影响,和平村每年冬至都有当年年满60岁老人集体进祠堂拜祖先的风俗。大摆宴席不说,进祠堂仪式更是热闹非凡,全村能燃放近20万元的烟花爆竹,既污染环境又有安全隐患,还增加了村民经济负担。

        然而,今年冬至,村里24名老人集体办了一场“低调”的寿宴:不同以往的“硝烟四起”,集体以燃放一挂鞭炮表示庆贺;每桌酒席只放两包烟,不再每人一包。简办的寿宴不“简单”,受到村民们一致称赞。

        几百年历史的陈规陋习,缘何说破就破?变化始于该村通过村规民约,倡导移风易俗。“移风易俗是大好事,但要循序渐进,从思想上改变。”早在三个月前,和平村第一书记高海芳就和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倾听群众呼声,挑选了老党员、老干部等“能干人”担任红白理事会成员。

        “首先要做到家喻户晓,其次就是党员干部带头示范。”“要多开群众会,村里不像城里,发个微信朋友圈什么事都知道。”“这事还要多听村民意见,怎么移怎么易,要符合实际。”……人多力量大,红白理事会一成立,大家就围坐在一起商量怎么解决问题。点子就这样出来了,比如喇叭车在全村循环播放移风易俗内容、腰鼓队发宣传单、开群众“文明微谈会”等。慢慢地,村民们的保守观念松动了。紧接着,红白理事会对村里24名年满60岁的老人一一上门走访,商量不燃放烟花爆竹、精简宴席的事情。村委会干部于集兴带头承诺,后面其他23名老人也纷纷承诺,今年冬至寿宴一切从简。

        “今年冬至,简办寿宴深入人心。不少老人和我说,这个做法好,把钱花在刀刃上,攒下的钱留给孙子以后读大学用。可见移风易俗要见效果,走心很关键嘛!”高海芳说。

 



美丽乡村展新颜
    杨会霞 本报记者 李耀文     1中国江西网
没了“烟火”的农村能否留住年味
    本报记者 陈 璋     爆竹声声辞中国江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