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务处党支部:敢拼善战,坚决打好线上教学这一仗

03.03.2020  21:01

2月17日上午8点不到,学校各个班级的QQ群就热闹起来,不断有同学进入直播间签到。这一天是本学期线上教学正式开课的日子,也是对教务处线上教学准备工作的综合检验。从这一天开始,春季学期的687门理论课,504门实践课相继上线,共计3130个教学班,近17000名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学子将通过“云端”听课学习。

全面采取线上教学模式是应对新冠肺炎对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的冲击,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非常举措。然而,从“面对面”的传道授业解惑到“键对键”的隔空对话,借助各种应用软件和网络教学平台来确保教学正常运行,在这场巨大的转变中,一切都充满了困难与挑战。一个多月来,教务处的同志们和他们的后援团——广大教务人员全都卯足了劲,想方设法、竭尽全力为全校师生打造好与线下课堂同质等效的空中“云课堂”。

做一个称职的线上教学“指挥官

晚上9点半,邓承志结束了“学习强国”视频会议,又开始了新一轮的问题分析与总结工作。这个寒假,对邓承志来说,“学习强国”不仅是一个学习平台,更是一个办公软件。那段时间,每隔两天他都要组织召开教务处视频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和部署。

邓承志,我校教务处处长兼教务处党支部书记。特殊时期,他是线上教学工作的总指挥,带领着全处同志在探索中创造性开展工作。

 

大年初三,是邓承志接到线上教学任务的第一天。大规模线上教学是他到任教务处处长1个多月以来,面临的第一场“大考”。从此,他便把工作地点搬到了办公室,大部分时间都在办公室度过。就算晚上回家,也是埋头于书房。为了能有一个更加高效的工作环境,他叮嘱家里的老人孩子不喧哗、不打扰。小小的书房里,频频召开的视频会议,手机、QQ、微信此起彼伏的铃声,将教学工作的千丝万缕汇集于此。

2月8日早上9点,邓承志和教务处同志们在线上开始讨论相关工作,这场会议一直持续到中午12点。有一位老师说,今天是元宵节。邓承志这才突然反应过来,有些抱歉地祝大家节日快乐。会议结束后,邓承志没有关掉电脑,而是在办公室匆匆吃了几口方便面,便又开始着手研究线上教学工作预案。每天,他的头脑都被教学工作填得满满的。为了确保线上教学工作的稳步推进,一个接一个的工作碰头会几乎成了邓承志的生活常态。

作为线上教学的“指挥官”,邓承志承担着比别人更大的责任和压力。哪一项工作出现问题,哪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直接影响全校师生的正常上课。最终,所有解决不了的难题都会汇集到他这里。在他的努力下,制定发布了《关于调整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有关教学工作的通知》《南昌工程学院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开展线上课程教学的通知》《南昌工程学院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在线教学工作的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先后安排组织了6批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一次学生信息化学习能力培训,2月17日线上教学顺利开课。

各个教学平台客户端,他如数家珍;各个学院线上开课数据,他信手拈来。他说,“线上教学既是疫情防控的应急之举,更是坚持以生为本,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我们要以战时的状态,以无私的付出,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做好每个细节,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

坚持线上课程一门都不能少

疫情影响了学生学习,但是不能让它影响学生学业。”教务处副处长谢云敏多次在线上教学视频会议上强调。

疫情防控期间,教学工作牵涉极广,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在线课程资源不足、教师还需要新建多少在线课程、是否所有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返校后网络教学如何和线下衔接、无法按时返校学生的学习问题等等,这些从来都没遇到过的新问题一一呈现在面前,哪个都是硬钉子。为积极稳妥推进工作,谢云敏从大年初三开始便着手准备,与处领导班子反复商讨多个备选预案,并进行多次修改。

 

全校有3130个教学班,其中,理论课1907个教学班,实践课1223个教学班,如何组织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对教务处来说,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处里连续召开了多个视频会议,谢云敏通过对线上教学资源情况分析、线上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梳理,以及教师线上教学能力研判,他果断提出:理论课必须做到应开尽开、全面覆盖。线上课程一门都不能少的同时,教学质量要提起来,不能掉下去,要做到线上与线下教学同质等效。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谢云敏与处长邓承志建立了校院两级线上教学检查与线上教学简报发布制度。两人分头联系各教学平台,落实线上教学质量监控工作,并协调搭建线上教学运行实时网络监控平台。自17日开课以来,进入网络课堂听老师上课,通过各监控平台分析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数据,成了谢云敏每天必做的工作。

正当线上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时,毕业生的相关工作又接踵而至。通过仔细翻查往届毕业生的工作材料,一个“分类施策、精准到人”实现全覆盖的毕业生学业指导方案在谢云敏的脑海中逐步形成。2月20日晚上,谢云敏与处领导班子视频连线,连夜做出毕业生工作的教学工作方案。从德育教育、素质拓展、毕业预警、自主选课、毕业论文(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详尽地研讨,对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困难都做了详细、周密的考虑和安排。

2月21日,对谢云敏来说,是居家办公的时间。但他还是一早被邓承志的电话拉到了办公室。邓承志说:“毕业生学业指导方案还有几个细节需要推敲”。于是,两人字斟句酌,将头一天晚上的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等他们把厚厚的一叠方案完成时,已经到了下午4点,他们连午饭也忘记了吃。

一流人才培养是我们的目标,而一流课堂教学是我们的抓手。为了这个目标,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们要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课堂严起来、教学活起来、效果实起来。”三十几天的奋战,谢云敏一刻也不敢松懈,他知道,教学工作是学校的头等大事,尤其在特殊时期,千万不能因为疫情耽误了学生的学业。

手机流量暴增也要保证教学正常运行

教学运行科牵涉到全校教学的方方面面,是学校开学工作的重头戏。为有效应对疫情对教学工作的冲击,运行科科长卢成林主动筹划各种应急措施。

开课前,由于学校上线课程多,涉及的网络教学平台多达17个,而且每个平台的要求和操作不一,平台对接成为了推进工作最棘手的问题。在卢成林的建议下,教务处迅速组建了对应的工作小组,独立开展平台对接管理,瞬间打开了整个线上教学工作难以推进的困局。

 

中国大学MOOC平台是学校本次任课教师开课最多、管理操作最繁琐的平台时,他主动承担了该平台的管理工作。完成该平台的线上教学,首先要创建本校课程,然后与平台上的相关课程进行关联,再设置学期,关联对应的任课老师,待老师完成平台相关课程信息发布后,确定开课时间,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当时最大的困难不是收集全校师生的信息,而是高校管理员的授权问题,管理权限需要向北京总部申请、审批,时间紧、任务中,授权迟迟不下,心里万分焦急,为了赶上进度和安抚老师们焦急情绪,我们提前熟悉平台操作手册,为的是第一时间能快速到平台为老师建好课程,并能正确指导老师开展工作。”卢成林说。

为保证2月17日能正常开课,卢成林每天加班到凌晨一两点,有时候还要通宵达旦。在同事周蓓蕾的配合下,他顺利完成了350位教师、330门课程、795个教学班,共涉及495条课程数据的创建与关联工作。教学工作群里接二连三的工作通知和各类线上工作咨询指导,都有他的参与。有人说他是“镇群之塔”,有人说他是“工作狂人”。由于老家未安装宽带,工作时,电脑连着手机热点跑,流量一而再的被用爆。

教学工作无小事,这是他对自己工作一贯要求。复学在即,他知道后面的工作任务更加艰巨,他决定把孩子和父母留在老家,来迎接更大的挑战。

面对纷繁复杂的问题从容应对

我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做好在线课程的教学准备工作,确保全校师生能按既定教学安排正常上课。”教学建设科副科长李艳丽说。担任两个教学工作组组长的她,要对接多个在线平台。

 

开始,老师们不太熟悉操作流程,开课高峰期阶段平台又经常出现卡顿问题。各平台的技术人员数量有限,很难及时进行处理。从早晨到深夜,李艳丽的电话响个不停。老师们感到焦虑:“李老师,我和学生都进不去平台,实在是太卡了……

李艳丽一边与老师们沟通,一边深入思考,当务之急是将工作效率低的“点对点”式方法转化为“点对面”式。她在工作群里以接龙的形式收集老师们遇到的问题,但是,她发现这条“”很长。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李艳丽便开始自学起平台教学手册与指南,又查阅了众多专业书籍。渐渐的,她成为半个技术人员,可以直接解答很多问题。

不过,在线平台的操作规程不同。为了更好发挥辐射作用,李艳丽又开始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截至目前,她组织了6场培训,先进行在线直播培训,解决共性问题;再通过QQ语音培训,解决老师们的个性化问题。

经过努力,解决老师们的问题取得了成效,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李艳丽看到大家的劲头上来了,就趁热打铁,组织老师们分享实际操作中摸索出的教学经验,比如,如何借助腾讯平台、钉钉等软件配合在线教学,让师生互动更加便利。每天晚上,李艳丽都把整理好的各群的工作经验,形成文字简报,通过QQ群发布推广。直到撰写完一天的工作总结,拟定好第二天的各项具体事宜,李艳丽才能松一口气。

目前,线上教学已经平稳运行两周。像李艳丽一样成为师生与平台的“牵线搭桥人”还有很多,张纯也是其中之一。有两个年幼孩子的张纯负责的是使用人数较多的超星平台。那段时间,她经常早上7点开始工作,一直忙到晚上12点。微信、电话响个不停,和学院、平台、老师都要进行沟通,唯独没有办法给孩子讲一个睡前故事。她说,“我做一点牺牲没有关系,只要线上教学工作能顺利进行就好。

 

教务处作为学校的教学中枢部门,以教学标准不缩水、教学质量不降低为目标,面对复杂的情况做最充分的方案、最无畏的奋战,全处人员团结一致,焚膏继晷,搭建起牢固的“云课堂”。这样的课堂凝聚着所有教务工作者的责任与坚守,广大教师的智慧与力量,还有一万多个家庭的支持与理解! 学生记者   辛彩玲 王春 王宗杰 许洛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