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先烈伟绩 传承苏区精神 将军故里兴国县百余老人自发祭奠革命先烈

04.04.2015  12:05

 

89岁的复员军人黄礼辉整理花篮缎带。钟伟 摄

新华网江西频道4月4日电(饶恒)白发苍苍的复员军人,年过八旬的烈士后代,拄着拐杖或是被人搀扶的退伍老兵、普通村民整齐列队,挤满了小山坡。4月3日上午,兴国县120多名老人由敬老院组织,自发来到鼎龙乡鼎龙无名烈士公墓,祭奠革命先烈。

鼎龙无名烈士公墓位于鼎龙圩高井栋附近的小山坡,为三拱红石结构。鼎龙乡茶岭村曾经是中央红军总医院驻扎地,当年一万多名医治无效牺牲的无名革命烈士的遗骸公墓迁建于此。

祭奠无名革命先烈。赖福鑫 摄

整理花篮缎带,捧上酒茶果品,默哀三分钟,列队献上寄托哀思的白菊,老人们在无声的蹒跚前行中依次完成祭奠仪式。

89岁的复员军人刘传祺1949年入伍,曾经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革命先烈打下了江山,我们不能忘本。现在我们过着这么好的生活,应该记住以前的苦难,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

刘传祺特意穿上志愿军军装,用一束菊花表达哀思。 钟伟 摄

刘传祺的父亲在他5岁时就跟着毛主席长征,后来父亲在过雪山时不幸牺牲。长大后,刘传祺选择继承父亲的红色基因。

85岁的烈士后代黄忠锦表示,革命先烈对党无限忠诚,在枪林弹雨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立下了汗马功劳。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要感谢党中央,感谢习总书记,感恩苏区振兴。

国务院支持苏区振兴的规划出台以来,兴国县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提升改造全县敬老院。除了食堂、厕所、浴室、医务室等常规配套设施,厨房、膳厅、娱乐活动室、健身房等一应俱全。老人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

烈士后代后代向无名烈士敬献鲜花。钟伟 摄

敬老院改扩建以后,得以接收更多的五保老人。每逢节假日、寒暑假,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志愿者常常来敬老院,给老人表演节目,听老人们讲述革命先辈的故事,学习传承苏区精神。

同日上午,兴国县660多名来自各条战线的干部群众、烈士后代和学生代表也齐聚县革命烈士陵园,祭奠革命先烈。

学生代表向革命先烈行少先队礼。钟伟摄

连日来,兴国县广大干部群众纷纷以各种形式祭奠革命先烈。据初步统计,截至4月3日下午14时30分,兴国县共有1697483人次参与“赣南苏区百万群众缅怀革命先烈网上祭奠”活动,留言24515条;截至4月3日上午12时,以“中华烈士第一县——江西兴国清明网上祭奠”为题推出的微信祭奠平台,参与的网民达7400多人次,追思留言480条。

    苏区时期,兴国县23万人口,参军参战9万多人,为国捐躯的达5万多人,其中牺牲在长征路上的烈士达12038名,几乎每一公里就有一名兴国籍将士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