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时代前行的航标——写在“3·5”学雷锋日之际
江西日报记者 朱雪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元旦贺词中说:“我要为我们伟大的人民点赞。”点赞的背后,是行进中国迸发出的道德光芒。而赣鄱大地向来都是英雄辈出的热土,也是弘扬雷锋精神的热土。
时代需要航标,社会需要榜样
“时代需要航标,社会需要榜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这是省委书记强卫在去年3月11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践行核心价值观,凝聚改革正能量》一文中的话。
2014年高考前夕,一名持刀歹徒在公交车上将包括高三学生柳艳兵、易政勇在内的车内5名乘客砍伤。这两名学生与歹徒进行搏斗,柳艳兵更不顾剧痛,上前夺下歹徒手中的凶器。两名英勇少年也因此获得广泛赞誉,被称为“夺刀少年”。今年“3·5”学雷锋日前夕,共青团江西省委发布第四批“雷锋哥(姐)”名单,柳艳兵、易政勇等先进典型入选。
先进典型具有强大的影响力、感召力,宣传学雷锋先进典型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法。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我省编辑出版了《龚全珍日记》《共产党人龚全珍》等书籍。结合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委实施“连心、强基、模范”三大工程,精心打造“龚全珍式好干部”报告团,并在全省巡回宣讲,掀起了创先争优、见贤思齐的热潮。
我省还深入开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活动,扎实有效发挥先进典型对人民群众的示范引领作用。近年来,我省推出全国典型20余人,获评全国道德模范8人、提名33人(次)。去年,我省共有55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放眼江西,一位位道德模范、最美人物成为“新时期的雷锋”,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了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
立足岗位,做好“八小时手上事”
在今年“3·5”学雷锋日前夕,我省公布了第一批5个全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5名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把岗位作为学习践行雷锋精神的重要平台,把岗位学雷锋作为学雷锋活动的基本形式,大力倡导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学习实践活动,动员和引导各行各业干部群众认真做好“八小时手上事”、积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批工作开展得好的基层先进单位和岗位学雷锋先进个人。
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李进明,是武警江西省总队抚州市支队通信修理技师。入伍28年来,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当代军人的核心价值观。他勤奋学习,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娃成长为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他锐意创新,先后研制10余种执勤信息化装备,攻克100余项技术难题;他忠诚使命,出色完成20余次处突、重大执勤和抢险救灾通信保障任务。
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支月英,是奉新县(石喿)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在海拔1000多米、距奉新县城百余里偏远的(石喿)下镇白泥洋教学点,年近半百的支月英孤身一人,30多年来一直坚守在人烟稀少、交通非常不便的大山深处教书育人,帮助一个又一个山里娃实现了成才梦想。
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黄凯,江西鹰潭市邮政公司投递员。他坚守在投递一线,成了鹰潭市的“活地图”。十多年来,他投递行程超过10万公里,投递各类信件30多万件,“死信”变“活信”100多封,没有发生一次差错。
让雷锋精神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用雷锋精神的强大感召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细落小落实。敬业奉献,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普通工作岗位成为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
志愿服务,将学雷锋变成一种习惯
在江西,遍布城乡、轰轰烈烈开展的志愿服务,将学雷锋做好事实实在在地变成了一种生活的习惯。像雷锋那样做人,成为广大志愿者的追求。
全城吃米粉救治三胞胎重病婴儿、争演“劫匪”帮无法站立的小骏亿圆警察梦……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叫响了“新余有爱”志愿服务品牌。目前,在江西省许多地方,志愿服务从搞活动变为常态化。
为推动志愿服务落地生根,我省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在全省加快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机制化。省文明办建立“江西志愿服务网”作为全省志愿服务信息平台,目前网上登记注册志愿者达247万名,志愿服务队1.8万多支。全省广泛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结对帮扶进社区”活动,发动全省1500个省级、4096个市级文明单位与全省2070个城市社区结成对子,志愿服务队和志愿者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为重点,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为推进志愿组织发展,南昌市青云谱区大胆改革试点,将涉及社会事业、志愿慈善等领域的社会组织直接注册登记,并建立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培育扶持“外来务工人员之家”“洪城帮教小组”“益德服务社”“小橘灯服务社”等志愿服务组织。区财政对具有示范导向作用的公益志愿社会组织,按5000元至2万元的标准以奖代补,并采取财政支持、公益创投、政府扶持等多种形式,鼓励志愿组织参与到社区服务中。
给雷锋上“常住户口”
从全国道德模范龚全珍,到“夺刀少年”柳艳兵、易政勇,从倒在工作岗位的全国优秀警察柯善梅,到一生敬业奉献的地质专家杨衍忠……近年来,我省学雷锋先进典型人物层出不穷,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如同一支支闪亮的火炬,向社会传递着道德的无穷力量。
有人说雷锋是“临时户口,三月来四月走”。为了不让学雷锋活动流于形式,我省创建学雷锋常态化机制。轰轰烈烈开展志愿服务,将学雷锋做好事变成一种生活习惯。公布全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全省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就是要组织推动各地各部门学习借鉴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的先进经验、学习宣传岗位学雷锋标兵的先进事迹,推进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用雷锋精神的强大感召力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落细落小落实。
常态化、机制化,让雷锋长住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