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刚:淘宝人才店体现了大学的温度

03.07.2015  10:51

  大学毕业生竟然也作为“宝贝”在网上“出售”了!7月2日,全国最年轻的大学校长、39岁的昆明学院校长何华在毕业典礼上面对4500名师生宣布淘宝“昆明学院人才店”成立,首批65位优秀毕业生将通过这个平台求职。(中新网7月2日)

  毕业季也是就业季。各种稀奇古怪的毕业照尽管有看点,可找工作才是大学毕业生的现实需求。如何为毕业生找到好工作牵线搭桥,昆明学院网上卖“毕业生”的做法值得尝试。

  尽管我们不愿意将大学生作为一种商品,但客观而言,人才本身就是一种资源,具备商品的属性。从某种意义上讲,人才也确实是一种宝贝。将人才放到淘宝上,这种做法的确有别于商品的交易,但谁又能否认这种做法的新意呢?上淘宝,推荐自己的优秀毕业生,这种互联网思维值得所有的大学借鉴。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淘宝人才店体现的一所大学对待毕业生的真诚。“毕业即失业”、“我和大学只是一场交易”的现实语境下,昆明学院的这种主动为优秀毕业生服务的精神值得赞赏。

  有人称大学为人才的加工厂,大学生是一种产品。这种说法尽管冷酷,但却也符合时下大学产业化的特点。对于一所大学而言,如何能让自己的毕业生找到好工作,容易找工作,这其实也是大学的一种责任。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与毕业生之间并不是简单的交换关系,还存在着情感的维系。上淘宝开人才店,上微信开公众号,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崭新的平台,这无疑见证了一所大学的温度。

  从过去组织人才招聘会,联系实习企业,到如今上淘宝开人才店卖“毕业生”,尽管形式不同,但内涵并没有什么不同。昆明学院的做法令人眼前一亮,让毕业生感受到了温暖。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并非所有的大学在对待毕业生的问题上都有这样的诚意,它们只是把大学生当成了一种工业产品,只管制造不管质量,不管销路。尽管有大学之名,可却未尽大学之责。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难题,但却并非无解。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上,培养院校也不能只关心就业率,而对学生就业无所作为。客观而言,透过“淘宝人才店”我们既能看到一所大学对待毕业生的态度,也能感受到一所大学的活力所在。

  淘宝、微信,这些都是互联网时代离不开的平台,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地方,如果连这点敏锐性都没有,我们又怎么能奢望大学能够跟上时代,传播新知呢?不可否认,上淘宝卖毕业生有将人才“商品化”的嫌疑,似乎也有炒作的意味。但我们更应该看到这种举动所体现出来的善意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