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长谢茹来校调研指导工作

25.06.2014  23:10

      6月24日上午,副省长谢茹来校调研指导工作。陪同调研的有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晏驹腾、省科技厅厅长洪三国、省科技厅副厅长罗莹等。校党委书记徐跃进等在家校领导全程陪同调研。
      谢茹认真查看了省部共建核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现场咨询了实验室建设、产学研合作情况,并在行政楼四楼会议室听取了学校领导及重点实验室负责人的情况介绍。

      徐跃进代表学校对谢茹副省长来校调研指导工作,对省委、省人民政府长期以来对学校发展所给予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副校长孙占学从学校发展历史、人才培养、科研与学科建设、发展目标与定位等方面介绍了学校基本情况;校长助理陈焕文就江西省质谱科学与仪器重点实验室建设情况做了介绍。

      座谈会上,针对学校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建设、国家级成果申报等问题进行了交流。洪三国在讲话中表示,将创造条件帮助支持学校在实验室建设等问题上取得进一步发展,不断提升学校的科研平台,在产学研道路上迈开更大的步子。
        “之前不太了解东华理工大学,但听了介绍后,感觉东华理工是一所挺有特色的学校。”在听取情况介绍后,晏驹腾对学校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并希望学校在一些突出领域和项目上,立足国际视野,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

      “实践表明,东华理工大学始终坚持的‘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和‘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特色鲜明,部分优势学科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办学目标,以及‘两个服务’的办学特色是行之有效,是完全正确的。由衷地为学校这些年的发展,特别是科研成绩取得的进步而感到高兴。”谢茹在讲话中指出,东华理工大学的发展有四个“独特”之处:一是有着独特的发展历史。半个多世纪,六易其名,三迁其址,实属不易。二是肩负独特的使命。作为我国第一所核军工高校,东华理工以培养核燃料循环工程和高质量人才为己任,为我国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核军工人才,为我国核工业和国防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三是独特的办学路径。学校的办学路径时间不长但很曲折,从部委创建到下放地方,再到省部共建这一过程中,坚持依托优势专业,做到“两个面向”,实现了学校的创新发展。四是独特的科研领域。学校围绕国家特色领域平台,形成了以核地学为优势,核科学为特色的学科群,凝集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团队,荣获了多项顶级科研奖项。

      谢茹强调,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发展升级、小康提升、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十六字方针,需要大力实施“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战略,更需要包括东华理工大学在内的全省高等教育的人才和智力支持,进一步发挥高等教育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在东华理工我之所以敢谈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是因为东华理工在这个方面有基础,有优势,也有可能,特别是在特色领域,这是你们最大的本钱。我非常赞成花明同志之前讲过的,着眼于核领域的科学前沿和江西的发展需要,来选择一些有基础、有优势的学科领域。”谢茹希望学校要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引领,以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精神为指导,坚定信心,加快改革步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优化学科结构、创新教学模式、扩大开放合作上加大力度,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扬优乘势,加强条件平台建设、基础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人才强校,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营造德育为先、教书育人、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

      最后,徐跃进表示,学校党委、行政一定会按照谢茹副省长的要求,振奋精神,凝聚人心,团结一致,认真谋划学校的改革发展;不断加快改革步伐,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方式;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强化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始终坚持人才强校,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努力为江西“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不辜负省委、省政府对东华理工大学寄予的厚望,努力把东华理工大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核工业大学,为推动我国核工业的发展,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作出新的贡献。 (图/朱思进  文/詹建英)

 

责任编辑:曹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