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江西力争发放贷款300亿 助推经济稳定增长

18.07.2014  16:39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7月17日南昌讯(记者 良保)为确保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下半年,江西将把稳定经济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力争通过“财园信贷通”模式发放贷款200亿元,通过“财政惠农信贷通”模式发放贷款100亿元。同时,统筹集中省支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30亿元左右。

  全面深化各项改革 9月前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

  据了解,下半年,我省将加快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力争9月底前完成。对已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事中事后监管,研究制定行政权力清单制度及权力规范运行流程。积极推进经营性国有各类资产统一监管,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完善覆盖全部国有企业、分级管理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制度,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

  完善“营改增”后续管理机制。积极推进金融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改组改制。抓紧出台价格体制改革、建设“信用江西”等政策措施。制定新型城镇化试点方案,选择若干有条件的市县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对接落实国家户籍制度改革政策,出台我省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抓紧制定社保、教育、医疗等配套政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进一步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征地补偿办法。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统筹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改革工作。

  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启动实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就业援助、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等制度。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试点。启动实施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启动东江源生态补偿试点。抓好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在赣南开展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试点、稀土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等试点示范工作。

  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开工建设13条高速公路

  坚持把抓项目、增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举措,着力破解投资瓶颈,拓宽投资渠道,提高投资效益,确保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抓紧研究制定鼓励社会资本进入社会事业领域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向社会资本开放更多投资领域,充分发挥民间投资的主体作用。加强对向社会资本推出的300个示范项目跟踪调度,推动尽早签约落地。抓好铁路产业投资基金的募集工作,力争年内募集50亿元。

  紧紧抓住中央加大中西部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支持力度的机遇,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储备和申报,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的对接,力争一批重大项目获得国家支持。对近两年财政预算专项资金支持的工业项目,在三季度前仍未开工建设或停工半年以上的,收回已拨付资金,用于支持新确定的重大项目。

  加快推进九景衢铁路、武九客专建设,确保年内昌吉赣客专、蒙西至华中煤运通道开工建设,沪昆客专杭南长段、赣韶铁路建成投运。开工建设宁都至定南等13条高速公路,建成寻乌至全南等5条高速公路。加快推进井冈山机场、赣州黄金机场扩建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新开工瑞金电厂等600万千瓦以上电厂建设项目,开工建设500千伏红都输变电等项目,做好特高压入赣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自然村通水泥路建设,全年建设农村公路1万公里。加快建设昌河汽车30万台整车及发动机、九江石化年产800万吨油品升级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认真落实支持航空、医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争取光伏、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千亿元。用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引导资金,筛选出30个项目重点扶持。集中力量培育100户优强企业、100个知名品牌、100名(个)优秀企业家或企业管理团队。深入实施科技协同创新计划,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组建10个协同创新体,新组建50个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60个重点产业集群和20个省级工业示范产业集群,每个县(市、区)集中力量发展1-2个产业集群。

  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生产、加工、销售、服务”四位一体的农业产业集群,力争规模以上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0%以上。积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力争全年新增农民合作社6000家。抓紧研究制定促进新兴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服务业龙头企业的认定管理办法。

  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娱乐演艺、家政服务等服务业。积极推进旅游强省战略,加快组建省旅游集团公司,推动区域旅游资源整合,创新旅游宣传推介方式,力争全年旅游接待总人数、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0%、32%以上。加强互联网贸易、物流、金融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广,积极培育电子商务、电子口岸、互联网金融等互联网经济。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根据分类指导、双向调控原则,进一步落实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满足居民自住性住房需求;支持市县采取有效措施,消化商品房存量。

  加大企业帮扶力度 夯实经济增长基础

  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大力推广“银园保”、“财园信贷通”、企业信用互助等融资模式,启动“财政惠农信贷通”,推进中小企业信用示范区、融资超市等建设,推动中小企业“新三板”及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切实缓解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积极推动江钨股份、国泰民爆等企业上市。

  加强煤电油运的综合调度,积极做好电力迎峰度夏工作,确保应对1650万千瓦最高用电负荷不拉闸限电。开展第二批直供电试点,扩大企业电力直接交易规模。开展公路物流港建设试点,建立物流企业资源集聚区,降低企业物流成本。加强用工服务平台建设,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农村转移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加快清理闲置土地,盘活用好存量建设用地,对长期闲置的项目用地坚决收回、调剂使用,有效解决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用地问题。

  创新和完善多种贸易平台,鼓励企业积极利用展会、电子商务平台开拓省外市场。引导鼓励省重点工程建设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省产钢铁、水泥等产品,推荐帮助更多省产优质产品进入政府采购目录,着力扩大省内产品销售。研究完善鼓励企业出口政策措施,用足用好进出口银行的政策和资金,对省内企业发展外贸综合服务、购买出口信用保险等给予支持,努力稳定出口。

  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 促进区域经济优化升级

  紧紧抓住国家推进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及时制定我省实施意见,深化区域开放合作。围绕“龙头昂起、两翼齐飞、苏区振兴、绿色崛起”的区域发展布局,着力培育和壮大区域经济增长板块。

  发布实施昌九一体化“1+6”规划,加快昌九大道建设,开工建设昌九高速全线“四改八”扩建工程,加快九江港和南昌港一体化建设,推进通信、金融同城化及教育、医疗、文化、科技等公共资源整合共享。加快推进南昌临空经济区、共青先导区先行先试,抓紧出台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的具体办法。

  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危旧土坯房改造等民生工程建设力度,基本完成赣州25.25万户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解决30万户低电压用户用电、40.5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等问题。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争取国家尽快制定赣南苏区优势产业目录,年内完成组建国家级稀土企业集团。

  完善赣东北、赣西区域发展协调合作机制,协调解决跨区域的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协作等重大问题。推进赣浙闽皖开放合作区、赣湘经贸合作示范区等发展平台建设。落实支持抚州深化区域合作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抚州融入南昌、对接海西。有序推进共青城、瑞金、丰城、鄱阳、安福、南城6个省直管县试点。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 不断增进人民群众福祉

  研究制定加快推进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和人力资源市场改革的实施意见,改进就业服务管理。实施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完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扶持政策,组织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活动。落实新一轮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加大对小微企业的创业扶持力度,扶持小微企业创业贷款占比达到60%以上。

  加大工作力度,确保23万套棚户区改造和10.63万套保障性住房8月底前全面开工。完善保障房准入、退出、后续管理等政策,提高保障房管理水平。加大公共租赁住房“租售并举”工作力度,全面开展申报审核出售工作。抓好搬迁移民扶贫、村庄整治和产业扶贫等工程,完成搬迁移民扶贫8万人,力争全年脱贫70万人。

  大力推进平安江西建设,继续保持严打犯罪高压态势,着力整治治安突出问题,进一步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创新社会治理和服务,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确保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加快食品药品监管改革,健全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药品监管制度。加强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推进煤矿、烟花爆竹等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推动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扎实开展“打非治违”百日专项行动,有效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快财政预算支出进度 扩大融资贷款规模

  为切实做好稳增长工作,省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将于9月底前全部拨付到位;并扩大融资贷款规模,力争通过“财园信贷通”模式发放贷款200亿元,通过“财政惠农信贷通”模式发放贷款100亿元;统筹集中省支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30亿元左右,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实施鼓励工业企业增产增效奖励办法,安排2亿元财政资金对新增用电量较大的企业给予奖励;省内安排财政补贴资金3亿元,在国家补助基础上再增加0.2元/度补贴标准,加快推进光伏发电应用,今年新增38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容量。